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四百二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半生

第四百二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半生(1 / 5)

“只有一个吗?”

  “回陛下,传闻中只有一个。”

  苏亶用所见所闻的事实来书写故事,其实玄奘的故事本就是热血的。

  一个有故事的社稷总是能够感染很多人,大唐其实有很多故事,不论是玄奘还是平阳公主,又或者是父皇,李承乾觉得这些故事都是值得被书写下来,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在大唐的孩子之间。

  大唐的故事要有一种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,才能有更多人敢于开拓与探索。

  李承乾放下了这卷刚编写完不久的故事,道:“挺好的。”

  苏亶抚须道:“若陛下觉得有不妥之处,臣可以加以改正。”

  “不用,就按照事实依据来写,成书之后便可以下发到各路的支教夫子手中。”

  “喏。”

  将空间留给苏亶一家人,皇后一家人多半有很多话要讲。

  李承乾坐在两仪殿外,听着他们的话语声。

  在苏亶所写的故事中,玄奘一路西行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,但他一直没有放弃与波颇的约定,他将经书带了回来,并且在天竺与上万僧人辩论。

  往后的唐人也能走出来,并且坚持心中的信念,信念可以是各种各样,为了自己,也或者为了家国社稷,再者说又或是一个约定。

  当关中再一次迎来风雪的时候,李承乾走入凌烟阁内,看着凌烟阁的画像。

  当年的郑公依旧在画像中栩栩如生,向来严肃的老人家,在画像中是那么地和蔼,只是看着完全感受不到当年他指着皇帝鼻子骂的模样。

  郑公已是唐人最宝贵的精神,大唐并不需要天人三问,或者是谷那律的辩经是为了给崇文馆的教化制造武器。

  谁说书籍不能是武器了,一直在亏损的泾阳县作坊,还在运转,上千名工匠每天都在印书。

  “你怎么来这里了?”

  听到身后的话语声,李承乾道:“儿臣来这里看看。”

  李世民上前道:“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人世,朕也就只能在这里看看了。”

  父子俩在一旁坐下,李承乾道:“骊山冬猎可还愉快?”

  李世民拿过茶杯,拿在手中,道:“你的国事如何?”

  “还可以。”

  “你把李义表封为礼部侍郎了?”

  “明年才会有旨意。”

  “天竺如此遥远的地方你也要治理吗?”

  “儿臣知道父皇的顾虑,路途太遥远,不好控制。”

  李世民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头,又道:“朕知道你一心想要谋夺吐蕃。”

  “让父皇见笑了,松赞干布至今还不肯将吐蕃的子民交给朕。”

  “你大可以将他杀了。”

  “大唐与吐蕃又会陷入无止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