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四百八十五章 漕运之争

第四百八十五章 漕运之争(3 / 5)

今,这么多年以来,这个朝堂正在进化成陛下所想的模样。

  相较于当年的房相,赵国公,郑公三人主持国事。

  陛下则是降低了中枢的决策权而提高六部九寺的话语权,并且愿意听取群臣的进谏,凡事都是有商有量。

  陛下已很少独断国事,群臣也不再如当初那样只提问题,而不提解决办法。

  朝野,君臣都在改变,经过数年的调整,有了如今的局面,皇帝不是乾纲独断的,臣子也不是大权在握的权臣。

  许敬宗坐到自己的位置上,见褚遂良也坐在了自己的身侧,神色不悦地扭过头。

  不多时,皇帝面前的奏章高高叠起。

  内侍给群臣倒着茶水,宗庙内的香火旺盛,隐约还能闻到香火味。

  众人正襟而坐,等待着陛下将这些举荐的奏章看完。

  半晌,李承乾才将十余份奏章看完,又道:“这些人,只有许圉师去看了文学馆的括地志。”

  许敬宗看向一旁的褚遂良。

  其余人的目光也都看向民部尚书褚遂良。

  只有褚遂良自己觉得有些惶恐,他自己没有举荐自家的侍郎许圉师。

  心中迟疑之余,褚遂良拿起茶碗饮下一口茶水,目光又看向了马周与于志宁。

  只有这两人才有资格举荐两个名额,因马周是当朝侍中,于志宁是如今的中书令。

  军中没有参与,英公没有递交任何奏章。

  唯有马周与于志宁递交了两份。

  李承乾看罢,将奏章递给一旁的马周道:“都传下去看看吧。”

  马周接过陛下递来的奏章,打开看着字迹,许圉师身为如今的民部侍郎,一直在主持关中的粮草调度。

  当洛阳,松州,蜀中的粮草运送到关中,进行调度时都要经过许圉师的批复。

  这位民部侍郎一直勤勤恳恳办事,若不是这一次推举漕运监正,众人都忘了这位当初的科举进士。

  如今回想起来,许圉师的确是个很不错的人选。

  众人将奏章传了一遍,纷纷点头觉得许圉师的漕运规划很不错,并且还知晓中原各地的粮食产量。

  直到许圉师的奏章放在了桌上,李承乾道:“若诸位没有其他的想法,今年入夏,就让许圉师任职漕运监正,主持漕运,试用到今年冬季,若合适继续留任。”

  陛下的话语没有说满,也给了众人一个台阶,先让许圉师任职漕运监正,但只是试用,如果他做不好将来也可以再换人。

  一场短暂的谈话之后,漕运的诸多大权都落在了民部的手中。

  离开时,众人心中都有感慨,如今想要在朝中得到权力想要晋升,不仅仅需要努力,而且努力的方向要对。

 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