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四百九十四章 萌芽的思潮

第四百九十四章 萌芽的思潮(4 / 5)

为此奔波各地。”

  颜勤礼道:“你本可以在太府寺安稳做一个少卿,怎挑了一件最难的差事去办。”

  “下官出身乡野,更清楚乡野之民所想。”

  颜勤礼中肯地点头道:“可惜了,你不是京兆府的官吏。”

  双手接过令牌之后,王九思行礼告退,快步离开了京兆府。

  颜勤礼走出京兆府,又见到了张柬之。

  张柬之递上一卷书,道:“这是文林馆这一批能够出任的官吏名册。”

  颜勤礼看着名册上的名字,蹙眉道:“近来能够走出文林馆的官吏越来越少了。”

  “虽说严格了一些,但都是中书省的安排,宁可从严,也不要轻易放人就任。”

  张柬之主持的文林馆都是给官吏考核的,通过支教,并且通过考试的官吏,才能够去各地就任。

  大抵上都是一些为官的理念,颜勤礼道:“陛下一直希望政令用之于民,就像王九思这样的官吏越多越好。”

  张柬之神色了然道:“王九思这类学子从乡野出来,他们也最了解乡野。”

  大唐没有百家争鸣,却有一种新的思潮正在萌芽,这种思潮来自科举,也来自皇帝的有意为之。

  一个官吏的成就不在于他能够帮皇帝办成多少事,而是能够帮助乡民与社稷完成多少事。

  就像是王九思这样的人,从乡野出来,在朝中为官还为乡野做事。

  这样的臣子,陛下会给予信任,也会给予赏赐。

  在陛下的这种主张下,朝臣也不得不改变行事方式。

  颜勤礼带着张柬之来到了南阳县侯来济的府上。

  来济的书房放满了书卷,能容人落座的空间并不宽敞。

  他坐在上首座,言道:“你们来老夫府邸是有何事?”

  张柬之拿出三卷书放在桌上,他解释道:“这是今年在洛阳成书的学说,特来相问老先生。”

  来济拿起其中一卷,看着所写的内容,抚须道:“富民?嗯……很有意思,写这篇文章的人该是年轻学子。”

  颜勤礼道:“如今在洛阳辩论的学子依旧很多,在争论时有人写记录,有人著书,但凡与朝中政事有关的论述,崇文馆与文林馆都会收纳。”

  来济看罢书卷,因年迈而有些褶皱的手掌在这卷书上拍了拍,道:“富民的确没错,但这卷书上有言,让朝中给予商人更大的自由,其言语还是自大了。”

  来济饮下一口茶水,道:“陛下几次三番说过,农事一直都是重中之重,当年岑文本离开朝堂之前,陛下就有旨意,大唐的田亩与耕种才是国本。”

  “若行商的人越来越多,耕种的人就少了,没了人耕种这个社稷也就坏了,恐怕会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