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六章 规矩成明文(4 / 5)
今太子金贵?”
李峤面色一红,放下水瓢作揖行礼。
赵彦昭抬着一盆葡萄快步跑来,道:“弟兄们,大将军赏我们葡萄吃。”
一群年轻人累了一天了,早就又饿又渴,闻言就冲上前抢葡萄,在军中也能分到如此多的葡萄,这就说明关中的葡萄大丰收了。
乾庆十年九月下旬,关中的葡萄丰收,各县庆贺。
人们在一片欢庆声中,进入了秋季。
从关中往西看,也能够见到从河西走廊送来的一车车瓜果,西域的瓜果比关中早丰收一个月,如今关中瓜果丰收之际,西域的瓜果也运到了长安。
长安城外,许敬宗拿着手中的一张纸,问向一旁吃着瓜的上官仪,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上官仪道:“就是新政。”
纸上确实只写着新政两个字,许敬宗坐在城墙边,也从一旁的瓜农那里买了一块甜瓜,一边吃着还在思索。
瓜农就站在城边,朝着路过的行人叫卖着自己种出来的甜瓜。
关中有着独特的气候以及光照优势,每当这个时节,柿子与瓜果就会丰收。
一个时辰,这个老农的瓜卖完了,他拉着自己的车离开了城门口。
许敬宗还坐在城墙边,手中的瓜也吃完了,疑惑道:“陛下要制定新政了?”
上官仪道:“现在的中书侍郎有二十人了,这就是新政之一。”
本来,中书省只有两个位置的中书侍郎,一下子增补到了二十人,反倒是平摊了中书省的权力。
每每遇到政事,中书省总是吵闹不休。
上早朝的人也越来越多,从中郎将开始,但凡五品的裨将都要参加早朝,文吏也从五品官吏开始就要早朝。
上官仪站起身,伸了一个懒腰道:“真是越来越热闹了。”
许敬宗道:“何止朝中热闹,崇文馆,弘文馆,四方馆,文学馆的学子也越来越多,长安城随手抓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,都是学子。”
这也没办法,关中发展至今,如今最稀缺的资源反倒不是房子了,而是入学的名额。
能够在四个学馆入学的孩子,都是关中各县精挑细选,其余没有被选上的孩子,只能去各县读书。
也正因如此,长安城内的学子都是同龄人中最优秀的,也使人才在长安城过分地集中。
即便是能够在中原各地数得上来的年轻才俊,最后也不得不来长安城一趟,即便不参加科举,如果没来过长安就称不上,见过天下英杰,更不知天地辽阔。
未来十数年,因这经营许久的四座学馆,长安城依旧会成为一个人才虹吸的口子。
是因为支教缘故也好,还是入仕也好,只要皇帝让科举在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