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八章 千秋殿(3 / 5)
她又补充了一句。
李承乾笑着陪着她,继续在宫里走着。
最后她还是选择了两仪殿西侧,宜秋门外的一座宫殿。
这座宫殿不大也不是太小,而且就在两仪殿的外墙外,李承乾给她一支笔,道:“给这里起个名字。”
杨内侍慈祥地笑着,让人将门匾取了下来,放到了小公主的面前。
小鹊儿提笔,沾了金墨之后在门匾下写了三个字,这三个字是标准的正楷体。
她自小在书法一道上就颇有天分,虽说没有欧阳询的亲自教导,但在苏婉的教导下,她的正楷体也像模像样了。
小鹊儿看着这个三个字,很是满意地道:“千秋殿。”
杨内侍不住点头,这倒的确是小公主会想出来的名字。
李承乾吩咐道:“取了名字之后就不能更改了。”
小鹊儿抬首道:“不改了!”
“好,往后这里就叫作千秋殿了。”
十二岁的小公主迈着步子走入千秋殿,从此这位安定公主就有了她自己的宫殿。
小鹊儿道:“父皇,女儿自己可以收拾的。”
李承乾就站在殿外道:“无妨,近日的国事没这么忙,该忙的事也都忙完了。”
小鹊儿知道,今年父皇又办成了两件大事,一件是建设安西四镇,另一件事是建设漕运。
随着寒风席卷关中,洛阳也下起了一场冻雨,一队官兵来到了洛阳城前。
高季辅亲自前来迎接。
李义府带着骆宾王走下马车。
高季辅道:“李御史。”
李义府看了看身后的队伍,除了不良人还有御史台的另外两位御史与大理寺的人手。
高季辅也看到了李义府身后的官兵,不良人的背后是京兆府,还有大理寺,御史台。
光是看着李义府身后的三十余人,便让人觉得颇有压力,来势汹汹。
李义府看着漫天的雨水道:“我们先在洛阳歇脚,等雨停了再去看看各地。”
高季辅没问李义府此番离开长安的目的,请着人先在洛阳城落脚。
相较于更加注重政事的长安城,洛阳城则是更倾向于生产,自运河连通江都之后,在两地走动的商户也更多了。
而潼关成了关中货物的集散地之后,潼关的货物经常会运到洛阳。
皇帝依旧没有迁都到这个得天独厚的洛阳城,洛阳城的建设也随着那次泰山之行后,皇帝回了关中,洛阳城的建设也就结束了。
这座洛阳城依旧保持着武德年间的样子,雨水洗刷着这座大城。
一行人在洛阳城的一处宅院内落脚,李义府道:“听闻洛阳时常有学子闹事,怎么如今不见那些学子了?”
高季辅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