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四章 惊蛰(4 / 5)
。
皇帝与于志宁,许敬宗还在商议着。
随着上官仪也被请入殿内,新殿内的话语声更多了,而殿外的雷雨声也更大了,雨水浇灌着大地,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片水雾。
自今天一早来到新殿之后,于志宁也记不清自己喝了几碗茶,听着许敬宗的讲述只觉得疲惫。
许敬宗认为,大军在外唯有征服与掠夺,至于陛下所言的经营大可不必多此一举。
对此上官仪很反对许敬宗看法,他觉得两国交战并不是每一次都与东征高句丽那样,将人口都掠夺干净了,有时候战争是有一方降了,而另一方进城。
正如当年刘邦与项羽分别入咸阳,那是两回事,两种评价,与后人而言相差甚远。
抢了就会落人口舌,可若是要用一种更正义且正当的方式得到敌国投降之后的财富,就能够避免被人指责。
于志宁道:“许尚书。”
许敬宗回神道:“讲。”
于志宁又道:“平日里许尚书是个何其精明的人,怎么如今这时候不懂变通呢?”
许敬宗迟疑道:“于尚书是何意思?”
“官吏带着商人在外发财掠夺的确不好,可换言之,大唐的商人也是唐人,只要是唐人就要得到保护,官吏是在保护商人进行贸易,并不是给商人领路,只要明白主次即可,至于如何去做,想必许尚书比老夫更懂。”
许敬宗老脸也不红,面对这些话语他理直气壮,站得也是笔直,道:“的确这件事只有老夫能办好。”
李承乾面带笑容,许敬宗本就最擅长这种事。
于志宁接着又道:“那好,之后的事可还有异议?”
“陛下!”许敬宗又行礼道:“此事臣来安排,但商户到了西域之后的诸多事,能否交给刘仁轨去办?”
上官仪道:“陛下,安西大都护府就快建设完备,吏部本打算这两年就将刘仁轨调任回来了。”
许敬宗道:“那就先让刘仁轨带着商户先试一年。”
于志宁道:“有商户的人选吗?”
许敬宗道:“有!自当年老夫主持京兆府,就听说了一人,此人当年混迹在长安时就拒绝拜在杜荷公子门下,而后在关中站稳了脚跟,现在的家业在河西走廊与西州,此人名叫裴明礼。”
上官仪反问道:“此人好用吗?”
“好用,为人灵醒且忠心大唐,以往或有寺庙在河西走廊仗义疏财,可裴明礼从不做这种事,他恪守本分,只做买卖,此人在河西走廊有三处作坊,两间仓库,家产该有十万贯。”
上官仪道:“此人老夫早年听闻过,当年为了找你许敬宗,几次投报无门。”
许敬宗颔首。
上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