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章 想回家的人(2 / 5)
处酒肆,在这里等着的的确是一位老朋友,正是当年一起科举,一起及第的裴行俭。
裴行俭笑道:“好久不见了。”
李义府也是豁然一笑。
当年一同科举入仕,两人的境遇截然不同,现在在朝中为官,两人的人生也截然不同。
如果大家的人生都是一样的,那也未免太过无趣了。
李义府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少年人。
上官仪解释道:“这是太子殿下。”
於菟道:“李义府?你就是骆宾王的老师?”
李义府行礼道:“臣李义府……”
“不用多礼。”於菟打断道:“我在崇文馆与骆宾王交好,他说起你这位老师,今天就来看看,嗷……骆宾王就在崇文馆,这个时辰多半还在读书。”
李义府明白上官仪早已升任了御史中丞,也成了太子舍人,也是太子唯一的名义上的老师。
裴行俭道:“听说你这两年都在辽东。”
李义府道:“辽东各地总算是扎实了许多。”
上官仪倒上酒水道:“都说辽东丰收如何如何,是这些年御史台与崇文馆在辽东各地出力不少,哪有这么多的平安与丰收,也都是你们这些人在各地一直践行着朝中的理念。”
李义府将碗中的酒水一口气饮下,长出一口气,道:“痛快!待我老去之时,我要好好看看这天下。”
裴行俭道:“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力主实行新政。”
李义府狐疑道:“新政?”
“所谓新政,推行改革,兴利除弊,整顿吏治,淘汰冗职,发展生产。”
“当真?”
裴行俭道:“嗯,安西大都护府建设好了,除了吐蕃的事,今年就剩下所谓新政了。”
上官仪又道:“这朝章政事都贴在朱雀门外,你若得闲可以去看看。”
翌日,长安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。
李义府走到朱雀门前,看着朱雀门旁的布告栏上,张贴着一道道文书。
雨水落下,落在布告栏的屋檐下形成了一道水帘。
李义府看着一道道文书上的内容,简而言之未来三年,大唐继续延续支教之策,完善各地建制,为各地乡民提供帮扶,并且纠正不正之风,命各地官吏遵循职责就任,须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,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。
还有继续倡导郑公的理念,将郑公的理念当做如今教化的主要鞭子,郑公的理念是教化世人的骨干,其余典籍与经典皆以为辅。
只要有崇文馆的学子,就有郑公的理念在传播。
就算是在辽东时,李义府也见识过崇文馆的学子背诵郑公的言行。
李义府看到一道道的文书,除了一些思想上的提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