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章 想回家的人(4 / 5)
干布也理解了,为什么就连崇文馆的学子都知道,不能光靠以往的经验来作当下判断,不考虑现实情况与实际意义就用以往的经验来作指导,那都是错误的谬论。
秋雨的雨声落在耳中,雨势越来越大,落在地上的雨水溅起来了水花,水花已打湿了鞋子。
松赞干布戴上了斗笠,怀中抱着一卷书离开了这里。
李义府还站在原地,看着吐蕃赞普的背影不语。
身后传来了脚步踩在积水上的声音,来人到了近前停下脚步,道:“听闻老师昨夜就回来了,弟子……”
李义府打断他的话,转头一看见他的个子长高了不少,道:“十六了?”
骆宾王行礼道:“弟子过了这个月,就十六岁了。”
李义府又道:“好,来年就能参加科举了。”
“是……”
言至此处,又看到老师迈步走入雨中,骆宾王也忙跟上脚步。
这场雨到了第二天就停了,商贾出关成了现在的风潮,商人们都在为了能够带钱入关,而感到骄傲。
因此,皇帝的桌前又放满了奏章。
人生嘛,总是会有人在你最志得意满的时候,泼一盆冷水。
明明是可以增进关中生产,以及扩大生产加快倾销的好事,还有人来劝谏皇帝,不要助长行商之风,望陛下勿忘国本。
这件事甚至还惊动了长年颐养在家的岑老岑文本。
李承乾在宫里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岑文本,这位老人家的膝盖上盖着毯子。
让人拿来从葱岭带来的更厚实的毯子,又见老先生要从轮椅上站起身行礼,李承乾上前扶住,道:“岑老不必如此。”
岑文本稍稍站起来时,还哆嗦着腿,直到拄着拐杖走了两步,这才好了很多。
“老臣还是能走几步的,走一步能更舒服一些。”岑文本站稳之后,轻松地笑了笑。
李承乾还是伸手扶着这位老人家,自从老师与郑公过世之后,这朝中最德高望重的就数岑老与舅舅了。
岑文本道:“老臣听了孩子们说了,朝中的举措是为了货物出关。”
李承乾道:“朕一直没忘了大唐的国本,可关中的货物需要交易,不仅仅是要卖去洛阳以东,还要扩大需求,如果突厥人不习惯茶叶,那就让他们习惯茶叶。”
岑文本道:“臣老了,陛下看起来还是如当年一样。”
李承乾道:“朕也会老的。”
“陛下看起来还是很年轻。”
“朕还是会老的,朕的智齿早就不在了,只是看起来朕还有些年轻罢了。”
岑老抬头道:“这皇宫还是与当年一样呀。”
李承乾陪着这位老人家走了两步,道:“这里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