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小说 >重生大时代之1993 > 第342章 进展,巴银老先生的评价

第342章 进展,巴银老先生的评价(3 / 5)

  他的“风声”被英国经典文库企鹅文库收录,他也成为首位被该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。

  他的第二部作品“潜伏”,销量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两个月内突破300万册。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提名。

  他就是三月。八五长篇小说奖的获得者。

  ……

  01,童年困苦,老兵为伍,日记为伴,奠定写作基础。

  作家三月出生在湘省邵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。

  他的父亲意外早逝,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,大姐出过严重车祸,在这样特殊的年代里,这样的家庭,贫穷让他的童年过得十分艰难。

  在那些岁月里,三月只能把自己的想法都与老人、日记倾诉。

  三月在一次访谈中回忆:小时候我很孤独,与村里退伍老人聊天是我为数不多的交流通道,日记本是我唯一的挚友。也因为此,为我日后走上写作之路埋下了种子。

  而童年的这些经历,也影响了三月的创作。

  1994年4月1日,他出版了“风声”,他把自己童年的经历都融入其中。结果大获成功,晋升为千万富翁。

  02,认定一件事,一直做下去。

  因为喜欢和退伍老兵交流,喜欢了解大变革时期的动荡故事,三月从7岁放牛开始保持这种兴趣,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。

  1993年,三月开始潜心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“风声”。

  当时三月不会想到,这本书一写,就是18个月,这几乎是他最美好的年华。

  在这18个月中,他一次次写稿,又一次次改稿,最后定稿的时候,他一共修改了13次。

  在不断修改的18个月中,三月精益求精,始终没有放弃。三月曾经说“风声”出版了25万字,但前后报废的有200万字。

  “风声”一经出版,三月一战成名。

  正是他的这种“偏执”,读者才有机会看到了“风声”这样优秀的作品。

  三月说:我们有的时候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放弃,可能就是需要一点这种“偏执”的劲头,不看到结果,决不放弃。

  03,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。

  三月一直说自己不是天赋型的选手。他曾经说自己,没有一个马尔克斯的脑袋,没有那些优秀小说家的才华。

  他说写作是一种日常,跟过日子一样。

  一年365天,他至少有300天是在写作。每天准时进书房,然后冥想找状态,这个过程往往需要20分钟左右,甚至更长,接着开始熬夜写作。

  ……

  这则新闻报道篇幅很大,内容却朴实无华,少了以往的浮夸。

  也正是因为报道写实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