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4章 沪市隆中对(3 / 5)
终归属,导致这些人不敢轻易妄动。”
话到这,司机瞅了瞅文老爷子,往后说:“因为她的存在,我甚至有种感觉,小姐之所以会回沪市读研,除了首长您的吩咐外,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看到了取而代之的难度。”
“取而代之”四个字一出,院子里顿时陷入了死静,一时间气氛凝固了,只有东南季风吹得树梢的叶子哗哗作响。
过了好会,文老爷子伸手到方桌上,拿起了陶歌的资料看了起来。
他先是看陶歌的个人资料,接着看陶显的资料,片刻后忽然问:“听说上面很看好他?”
司机知道文老爷子不是在问自己,因为这个问题文老爷子心中有数。
不过为了不让首长孤单,还是配合着说:“关于他的消息我也有耳闻,再进一步的机会很大。”
文老爷子听得点点头,没做声,把文件资料翻一页,目光放到了陶歌的大伯照片上,许久感叹一声,合拢资料问:
“在你看来,陶歌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辅佐他?”
司机回答:“根据我搜集的资料显示,陶歌是一个眼光很高的人,甚至非常自负。
她对张宣应该不存在一见钟情之类的情况,而是在接触中慢慢被张宣那百年难遇的才华所吸引、所折服,才会倾心于他。
但这也最致命。
古往今来,一见钟情的爱情都是建立在第一眼缘上的,往往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反而是这种在日常生活中被慢火煎熬出来的感情,犹如附骨之疽,一辈子都难以根除。”
文老爷子听得一笑:“百年难遇,想不到你对他的评价这么高。”
司机从心说:“张宣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杰,以从他高三到现在的表现来看,成绩斐然。
在文坛,他可以说是独领风骚,一骑绝尘。
短短几年他就超越了国内现存的所有笔杆子,当得起一代文豪,注定会名垂青史。
在经商上,他的动手能力有所欠缺,可能不强。
但他的眼光十分超前,见识和布局都可圈可点,CBD和小灵通更是神来之笔,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拿他的实例在课堂上做分析。”
关于这点,文老爷子倒是没有否认,要不然慧慧也不会在沉迷中难以自拔。
沉思好一阵,文老爷子问:“陶歌既然陷得这么深,以她的条件为何会固步自封?停步不前?”
司机知道文老爷子无聊的老毛病又犯了,起了考究心思,想了想回答道:
“陶歌可能是败在了杜双伶、米见和小姐手里。”
文老爷子没做声。
司机继续道:“杜双伶和米见在张宣心里的地位独一无二,很难替代,陶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