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当然听皇帝的(2 / 3)
家机密,切莫告诉外人。”
朱雄英争辩道:“我只告诉了你一个人,不会给其他人说的。”
“我也不行。”
陈景恪摇头:“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,机事不密则害成。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”
“太孙身为储君,更要学会保守机密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朱雄英怏怏的道:“好吧,我知道了。”
陈景恪心中松了口气,这次算是平稳落地了,就算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也挑不出什么刺来。
只希望朱雄英以后不要再说这种敏感的话题。
之后两人又开始收拾行李,将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橱里。
本就没有多少东西,很快就忙完。
然后两人就闲聊起来,从朱雄英和马秀英的病情,聊到了大本堂。
“大本堂放在了大善殿,那里是皇爷爷休息读书之所。”
陈景恪有些意外,竟然不是放在文华殿之类的地方。
看来朱元璋是真被这次的重病给吓怕了,要将他放在眼皮底下照顾。
“太孙可知主讲是哪位大儒?”
“皇爷爷准备邀请四梅先生担任主讲。”
“不知这四梅先生是哪位大家?”
所谓主讲其实就是太孙之师,必然是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,可是陈景恪想了一圈都不知道这个四梅先生是谁。
虽然朱元璋说他不用上课,但毕竟顶着太孙伴读的头衔,也不能做的太过分。
况且他自己也想去听大儒讲课,涨涨学问。
事先了解一下先生的喜好,免得到时候出错。
-----------------
皇帝重开大本堂,在平日里必然会引起群臣讨论。然而和赵瑁窝案一比,又显得有些不那么重要了。
只有部分大儒和公卿之家比较关心。
公卿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被选中,去大本堂陪伴太孙读书。
大儒是想当太孙之师。
宋濂刘基等人都已经死了,文坛并没有新领袖诞生,大家谁都不服谁。
暗地里可没少较劲儿。
然而谁都没想到,朱元璋竟然越过朝堂诸位大儒,另辟蹊径从民间找了一个人当太孙之师。
四梅先生,叶兑叶良仲。
这是个很陌生的名字,然而那些谁都不服谁的大儒,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都不吭气了。
此人家学渊源,从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亲,都是有名的大儒。
他本人更是通晓五经,尤擅《易经》,天文、地理、卜筮、数学无一不通,无一不精。
宋濂看了他的文章,都盛赞不已,言其不弱于任何大儒。
此人一生从未出仕,却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绩。
他给朱元璋献了《武事一纲三目策》。
建议北绝李察罕(察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