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

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(2 / 3)

知道他已经被自己说动,心下很是高兴:

  “文和武是国家的两条腿,无文则国不治,无武则国不存。”

  “宋太祖得国不正,忌惮武将夺权就采取崇文抑武政策,相当于是先天瘸了一条腿。”

  “所以宋代偏安一隅,竟被小小的西夏骑在头上,实在为天下人笑。”

  “宋廷为了收买读书人,还说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无节制的恩荫官吏,导致了冗官。”

  宋朝冗官还真不是科举造成的,三年举办一届,每届少则两三百,多则五六百。

  怎么都不可能造成冗官。

  真正的原因就是恩荫,只要是有品级的官员都可以恩荫子弟为官。

  一品每年可恩荫十人……七品每年可恩荫三人。

  是每年都能恩荫这么多。

  一个人当十年七品官,就能恩荫三十个人。一辈子下来,家里的猫猫狗狗都能得一个官身。

  这才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。

  当然,没有人会真的将这些名额全用掉。

  如果受恩荫的子弟犯了罪,会连累到他本人。

  所以一般情况下,都会选择比较有能力的恩荫。

  可即便如此,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个庞大的数据。

  宋朝从建国到王安石变法,才过了一百年,冗官已经成了朝廷三大病之一。

  有些人考中进士后,要候补几十年才能碰到空缺。

  有些倒霉的,一辈子都没机会真正做官,到死都是候补道。

  纵观世界史,这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。

  由此可见,无节制的恩荫带来了多大的恶果。

  “不论是举孝廉还是恩荫,亦或是征辟,都极容易为人把控,滋养出豪强门阀。”

  “只有科举制,才能杜绝门阀的产生。”

  “虽然权贵子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,在科举考中有很大优势。”

  “可至少也为寒门士子留下了一条晋升道路。”

  “所以,对比下来,科举制确实是历代以来,最优秀的选官制度了。”

  朱元璋已经被彻底说服,但他嘴上依然不屑的道:

  “可科举选拔上来的,多是只会读书的庸碌之人,如何能靠他们治国?”

  陈景恪亦认同这一点,那些读书人科举当了官,自己没有能力治理一方,就只能请人帮忙。

  于是师爷这个群体就粉墨登场。

  可不要小瞧这些师爷,他们也会拉帮结派相互串联。

  很多时候,坐在正堂的官老爷只是他们的傀儡罢了。

 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绍兴师爷了。

  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,科举自然也有缺点和漏洞,这就需要我们去弥补了。”

  “你说的倒是轻巧,如何弥补?”

  “办法小子倒还真有一个,让科举取中的士人,去地方衙门当两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