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(2 / 3)
法可行否?”
陈景恪敬佩的道:“太子英明,臣以为世间再难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。”
朱元璋终于开怀大笑:“哈哈,你小子也会拍马屁啊。”
“不过咱也觉得这个法子好,兼顾全局,步步为营,非常稳妥。”
“至少咱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了。”
朱标表情很淡定:“谢谢爹夸奖。”
朱元璋慈祥的道:“既然你有了法子,那此事就交由你来办吧。”
“明天咱就下令,让户部和宝钞提举司全力配合你。”
朱标却说道:“此事急不得,囤积所需物资就需要大量时间,若提前走漏风声,恐会为人利用。”
朱元璋颔首道:“那好,你尽管去做,此事我不干涉。”
就算按照朱标的方法,也需要提前囤积大量物资才行。
尤其是盐,更要提前囤积。
否则到时候拿不出足够的盐,也是全盘皆崩。
至于为何不提前允许以宝钞交税,原因也简单,朝廷支撑不住。
宝钞这东西已经失去信誉,朝廷通过税收回收,想花出去就难了。
若征收不到足够的钱粮,朝廷直接就财政崩溃了,到时候引起的乱子更大。
所以不论采取何种方法,都要事先囤积足够的资源才行。
以现在的生产力来说,囤积这些物资需要大量时间。
盐。
陈景恪心中一动,问道:“陛下,不知现在盐场是如何生产盐的?”
朱元璋尽管很疑惑他为何问这个问题,还是说道:
“沿海盐场为煮盐,四川的井盐据说是用两种卤水勾兑而成,具体咱也不甚了解。”
朱标补充道:“听说海边盐场发现了晒盐法,就是将海水圈起来晒干。”
“只是此法还不够完善,并未大规模推行。”
陈景恪心道好巧,这份功劳拿不到了。
从煮海为盐到晒海为盐,是一个质的进步,二十一世纪依然在使用晒盐法。
只是他对制盐史了解不多,只知道最开始是煮盐,后来变成了晒盐。
但晒盐法是什么时候出现,什么时候普及的,他并不知道,所以才问了一下。
没想到晒盐法已经出现了。
不过他也没觉得失望,不过是一个晒盐法而已,无所谓的。
事实上,原本的历史上,最早关于晒盐法的记录,是永乐年间。
彻底废除了煮盐,改为盐田法。
按照时间推算,晒盐法应该在洪武年间就出现了。
朱标又问道:“你问这个做什么,莫非你懂制盐?”
陈景恪摇头道:“臣不懂制盐,不过偶然从书中得知了一种提取精盐的方法。”
朱标眼睛一亮,问道:“此法困难吗?”
陈景恪说道:“不难,将粗盐溶解在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