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71章 自古以来

第71章 自古以来(2 / 5)

夏文明最有机会,再次完成民族大融合的时期。

  错过这次机会……

  不能说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,只能说难度要提高百倍千倍。

  所以,留给大明和华夏的时间,不多了。

  若华夏文明不想面临那种困难局面,必须要在西方蝗虫开启大航海之前,完成文化上的认同。

  这件事情的优先级,甚至超过了发展科技。

  科技落后最多挨一会儿打,蛰伏学习总能赶上来。

  一旦民族主义思想崛起,纵使大明弄出原子弹,也很难再如以前那般进行融合了。

  陈景恪编写《华夏简史》的真正用意,就是为这次民族大融合铺路。

  至于帮大明强化正统地位,不过是顺带的效果而已。

  不,准确说,强化大明正统地位,也是大融合的前提条件。

  很简单的道理,没有主体文明也就无所谓融合。

  原本的历史上,斯拉夫人曾经也想搞民族融合。

  然而他们薄弱的主体文化,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野心,最终失败收场。

  所以强化大明的主体地位,也是大融合的必要一环。

  当朱元璋问出‘你准备如何证明大明统治四夷的合法性’的时候。

  他轻咳一声,说道:“四夷皆华夏支脉。”

  见三人都一副茫然的样子,他进一步解释道:

  “黄帝建国立邦定君主,蚩尤‘子弄父兵’祸乱天下,黄帝大义灭亲将之发配往南方。”

  这是《史记》的记载,蚩尤‘子弄父兵’,为祸天下还打败了赤帝。

  翻译过来就是,黄帝的儿子蚩尤,借着黄帝的军队四处为祸,打败了反抗的炎帝。

  是的,蚩尤是黄帝的儿子。

  很多古籍上都有相关记载。

  山海经上,还有风伯雨师帮助蚩尤祸乱天下的图画。

  而风伯雨师恰恰是黄帝的重要助手。

  朱元璋三人更加不解,这和大明有什么关系?

  陈景恪缓缓说道:“蚩尤率余部南下,演化出了百越,百越四散演化出了俚人、僚人、西南夷……”

  “俚僚人下海求生,方有南海诸藩。”

  朱元璋三人先是一愣,继而恍然大悟。

  马秀英击掌叹道:“妙,蚩尤南下而演百越,百越散而演诸藩,实在是妙啊。”

  朱元璋也毫不掩饰虎目中的兴奋:“好,这一下咱大明对南海诸藩的统治,就合乎礼法了。”

  朱标高兴之余提出了一个质疑:“诸藩会同意吗?”

  朱元璋霸气的道:“谁敢不同意,那就是数典忘祖,大明当征讨之。”

  洪武大帝霸气。

  陈景恪差点就高呼六六六了,嘴上笑着说道:

  “四夷本就羡慕我天朝文化,很多人都巴不得认我们当祖宗,只是以前我们不屑于要他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