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72章 共创佳话

第72章 共创佳话(4 / 5)

回来,这种方法的效率确实够高。

  暴力没有办法解决问题,但能解决提问题的人。

  暴力加正确的策略,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革新,减少不必要的内耗。

  也就朱元璋是开国之君威望高,又敢掀桌子。

  后世君主就很难做到这样了。

  别看朱标威望高,还获得了群臣的认可,若是他当皇帝提出编写《华夏简史》,不扯几个月的皮根本就通不过。

  朝堂发生的事情,很快就传了出去。

  即便科举近在眼前,读书人也忍不住参与讨论。

  对于启用黄帝纪元,他们不出意外的给予了支持。

  很多人甚至纷纷高呼陛下圣明,大明乃华夏正统。

  朱元璋听到这些消息,自然是十分的开心,赏赐了陈景恪许多宝物。

  不过对于《华夏简史》,读书人的意见就比较多了。

  主要集中在华夷问题上。

  有人支持,理由是先贤都说了‘夷狄入中国,则中国之’。

  只要他们愿意学习华夏礼仪,那就是华夏之人。

  有人反对,理由也很充分,华就是华,夷就是夷,岂能同论?

  双方争论的很激烈,谁都说服不了谁。

  华夷之辩自古有之,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。

  谁能占据上风,只看朝廷的意思。

  朝廷比较具有包容性,例如大唐,那‘入则华夏’一派就占据上风。

  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。

  相反的就是宋、元以及后来的满清,对身份尤为的强调。

  华夷之辩也最为激烈,而保守派占据绝对上风。

  现在的大明,朝廷支持四夷皆华夏支脉,所以很快包容派就占据了绝对上风。

  之所以会这么快就分出结果,很大一个原因是科举临近。

  谁都不想被人扣上一个,‘反对朝廷政策’的大帽子。

  立场这东西,哪有利益来的重要。

  朱元璋对读书人的识时务很是满意,但同时也非常鄙视他们的操守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自从那日在酒楼被一少年驳斥,方孝孺就将自己关在了客栈,谢绝了所有访客。

  那天的事情早已传开,大家都知道他受了刺激,所以纵使被拒绝也并没有生气。

  关系好的担心他的状况,拖店小二去打探,得知没有大碍才稍稍放下心来。

  关系不好的,对他怀着妒忌心里的,则幸灾乐祸,巴不得他产生自我怀疑,从此一蹶不振。

  毫不相关的人,则在一旁看热闹。

  如此不知不觉过了半个月,方孝孺的房间门终于打开。

  从里面走出了一个形容枯槁的人。

  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吓了一大跳,怎么将自己折腾成这个样子?

  关系好的立即上来打招呼,询问状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