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20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

第120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(2 / 3)

允许,那盐商只收旧钞不收新钞,两相对比,百姓就会认为新钞不行。

  提前发行,只会起到反作用。

  等两人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,陈景恪继续说道:

  “三个月后发行新钞,恰好赶上征收夏税,百姓可以直接用新钞交税。”

  “只要朝廷按照面额,回收百姓手中的新钞,就可以初步建立信誉。”

  “再有朝廷修建的仓库做配合,新钞就能正常流转起来……”

  “一旦百姓习惯使用宝钞,信誉自然而然的就建立了。”

  朱雄英点点头:“原来如此,我明白了。”

  陈景恪趁机展开了教学:“新政的施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,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。”

  “若考虑不到位,施行不得法,良政也会酿成恶果。”

  “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,他的初衷是好的。”

  “可他的很多政策过于理想化,施行也不得法,最终反而让百姓损失惨重。”

  “新钞也同样如此,早发行三个月,晚发行三个月,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。”

  朱雄英一副受教了的模样。

  陈景恪又补充了一句:“更何况,对百姓来说宝钞也算不上什么良法。”

  “啊?”朱雄英和徐允恭都惊呼出声。

  这话可就有点大逆不道了。

  关键,陈景恪自己就力主推行宝钞,现在又为何会说这样的话?

  陈景恪笑道:“不能理解对吗?”

  朱雄英和徐允恭同时点头,太不能理解了。

  陈景恪叹了口气道:“有没有宝钞,对百姓来说有影响吗?”

  “没有宝钞还有铜钱,况且百姓本来就很穷,平日里也用不到什么钱币。”

  “没有钱影响也不大,大不了用粮食、布帛交换物品。”

  朱雄英反驳道:“朝廷不允许将粮食、布帛,当做钱币使用啊。”

  都不用陈景恪说话,徐允恭就出声解释道:

  “民间其实一直都是以物易物,朝廷根本就管不了。”

  见朱雄英无法理解,他想了想又说道:

  “百姓种了粮食,如果拿去卖钱,会被粮商压价,白白损失一部分。”

  “所以他们需要什么东西,都是直接用粮食换。”

  “需要铁器,就拿粮食去铁匠铺换。”

  “需要布,就和会织布的邻居换……”

  “朝廷总不能派人去乡下,挨家挨户的盯着他们吧?”

 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,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,顿时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。

  朱雄英则挠了挠头,没想到乡下竟然是这种情况。

  同时也隐约明白了一个现实,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其实并不强。

  不过这会儿他并未多想这些,而是问道:

  “可是,宝钞给谁用了?”

  陈景恪说道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