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25章 如果……万一呢。

第125章 如果……万一呢。(4 / 5)

温暖甚至炎热,受到寒冷期的影响也就越小。”

  “到时候大明的粮食安全,就只能靠湖广、江西和两广来确保了。”

  朱元璋的表情愈发凝重。

  靠这三个地方提供的粮食,能维持偌大的国家吗?

  答案毫无疑问,不行。

  所以,朝廷必须要想别的办法。

  陈景恪刻意没有提中南半岛,以及南洋列岛。

  不是不想提,而是害怕这时候提了,会引起朱元璋的误会。

  以为自己是想引导朝廷南征,故意伪造的温寒变概念。

  若真如此,就弄巧成拙了。

  毕竟,他的鹰派形象已经深入人心,天天给朱雄英讲开疆拓土的故事。

  朱元璋怀疑他,也不奇怪。

  不过他并不担心这个问题。

  宋朝时期,中南半岛稻米一年三熟,这个事就已经传入中原。

  还引进了占城稻,和中国南方水稻进行杂交。

  培育出了生长周期短,口感更好的水稻。

  朱元璋可是能写出皇明祖训的人,他既然能列出那么多不征之国,定然是做过了解的。

  对中南半岛的情况肯定很清楚。

  不用自己刻意去提醒,只要他相信了温寒变存在。

  早晚会将主意,打到中南半岛上面。

  就算他想不到,自己再找机会提醒也不迟。

  反正以现在大明的情况,就算提了暂时也没办法南征,不耽误这一时半会儿的。

  还有个原因是,这事儿真不急。

  大明至少还有几十年时间做准备,南征的机会多的是。

  现在,先留出时间,让朱元璋去证实温寒变的真实性。

  接着,陈景恪又讲了一些小冰河期的气候特点。

  着重强调了,这个时期的气候是如何恶劣,生存是如何困难。

  并且还拿东汉末年做类比。

  从表情就能看得出,朱元璋内心非常沉重。

  眼看讲的差不多了,陈景恪就果断结束了今天的讲课。

  朱元璋又问了好几个问题,才终于起身离开。

  在走之前,还警告两人:“不要讲此事告诉任何人。”

  陈景恪自然不会乱说。

  朱雄英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,也保证不会透露半个字出去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回到自己的寝宫,朱元璋对孙福说道:

  “将伺候太孙的那几个人……嗯,全部送去凤阳守皇陵吧。”

  孙福连忙道:“是,奴婢这就去安排。”

 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,他本来想将这几个人全杀了灭口的。

  但想想又觉得没必要。

  温寒变之事,如果是假的,也就没有保密的必要了。

  如果是真的,早晚都要公开。

  只有公开,朝廷才能名正言顺的做准备。

  只是在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