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44章 老朱:咱又整出弊政了?

第144章 老朱:咱又整出弊政了?(2 / 5)

之乱,天下百姓流离失所,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。”

  “设立军户,让他们开垦荒田,既能果腹又可支撑军需。”

  “养兵百万,不费百姓一粒米,实乃前所未有之创举。”

 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:“哎,你别光拍咱的马屁,说缺点,说缺点。”

  朱标已经无视自家老爷子了。

  朱雄英却看的津津有味,皇爷爷的表情,比景恪讲课还有趣。

  福清公主小嘴微张,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爹爹。

  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:“咳,那臣就妄谈几句。”

  “这个世界,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。”

  “万事万物,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。”

  “尤其是人心,变化的更快。”

  “任何试图约束人心不变的行为,最终都会徒劳而功。”

  福清公主很是疑惑,什么变不变的,不是要讲军户制吗?

  怎么讲到人心变化去了?

  朱元璋、朱标、朱雄英三人,则非常淡定。

 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场方式。

  看似与内容无关,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思想,一种大道理。

  陈景恪接下来的切入点,也必然和这种思想有关。

  而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智慧,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讲什么。

  军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?

  一日为军户,世世代代为军户。

  除非皇帝特赦,否则永不能脱籍。

  陈景恪的切入点,肯定和这有关。

  “人在变,由人组成的世界也在改变。”

  “为了适应这种改变,国家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。”

  “今日的善政,在明日就很可能会变成弊政。”

  “纵观历史,莫不如是。”

  “就以北宋为例,立国之初靠着恩荫拉拢士大夫。”

  “靠着招募流民中的青壮为厢军,遏制了百姓造反。”

  “等到了宋神宗时期,这些根本国策却酿成了三冗问题。”

  “几乎拖垮了北宋的财政。”

  “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,却都不愿意改。”

  “因为里面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,谁改就是与大家为敌。”

  “宋神宗算是比较有雄心的帝王,王安石也是有大才之人。”

  “他们君臣联手变法,最终依然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下失败。”

  “恐怕宋太祖和宋太宗怎么都想不到,他们自认为的立国之本,最终会拖垮自己建立的国家。”

  听到这里,福清公主脸色再变,陈景恪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啊。

  就差高呼‘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’了。

  要是给外面的儒生听到了,必然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。

  而且,自家爹爹可是写了《皇明祖训》,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守。

  这不是在打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