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71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

第171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(4 / 5)

为。

  呵,心学成了放纵自己的借口。

  国家出问题了,问他们怎么办。

  人家直接来一句,人心坏了,做什么都是徒劳的。

  再问就是,世道乱不乱自有其规律,我们不应该干涉。

  到了明朝末年,心学就已经臭大街了。

  只能说,制度烂了,想靠扭转人心来改变世道,纯属扯淡。

  朱雄英微微点头,道:“我明白了,治国真难啊。”

  他毕竟年幼,再加上对陈景恪的信任,纵使觉得这番话有点违背常理,也还是选择了相信。

  陈景恪还是很欣慰的,言传身教了这么久,朱雄英的三观比老朱正常多了。

  朱元璋怎么说呢……在很多时候,完全可以将朱重八和朱元璋,看做是两个人。

 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,这番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,会不会引起他的震怒。

  结果风平浪静,朱元璋什么都没说。

  这让他放下心来。

  也大致摸清了朱元璋的底线。

  皇权和宗室。

  这两点算是朱元璋的的逆鳞了。

  在他活着的时候,是坚决不能碰的。

  别的地方,都可以尝试改一改。

  包括学术思想方面。

  这就让陈景恪放心多了,以后可以稍稍放开一些手脚了。

  至于皇权这个东西,他这辈子都不打算动手脚。

  宗室制度,倒是可以等老朱走了之后,改上一改。

  天下养朱的局面,是定然不能再出现了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《华夏简史》定稿,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消息。

  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。

  大家也都很好奇,这本书到底编成什么样子了。

  其实一开始,朱元璋对《华夏简史》并不是特别重视。

  书编写完成就可以,谁还敢反对大明是天下正统咋滴?

  前几天陈景恪提出的,圣贤庙计划,让他改变了对此书的看法。

  必须要推广,还要大力推广。

  所以,他当朝宣布,此书刊印天下,所有读书人都要学。

  以后科举殿试,有可能会从这本书里选题。

  如果他说在乡试、会试增加相应的考题,肯定会有人反对。

  但殿试本就是皇帝举行的加试,只确定名次,不刷人。

  出题也全看皇帝的心意。

  所以群臣倒也不好说什么。

  但殿试会考相关内容,就已经足以促使读书人去学了。

  当一本书成为科举必考科目的时候,它的推广效率简直超越了时代。

  在极短的时间里,这本书就传遍了大明一十三省。

  而且这本书还不只是在国内传,大明的一众藩属国,以及内附的番蛮部落,也都在疯传。

  藩属国对华夏支脉的身份,自然是非常认同的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