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儒家不可废(4 / 5)
那你们为何要打击儒家?”
陈景恪回道:“打压儒家,和不待见儒家,是不一样的。”
“儒家是有其优点的,尤其是在礼法建设方面,更是拥有碾压其余百家的优势。”
“大明想要长治久安,也同样离不开儒家。”
朱元璋也点头说道:“景恪所言甚是,大明离不开儒家,这一点你要谨记于心。”
朱雄英更加疑惑,道:“那你们为何还要打压儒家?”
朱元璋给陈景恪点了点头,示意他来解释。
如何对待儒家,最开始他也陷入了误区。
还是通过陈景恪的讲解,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才有了这一次针对儒家的行动。
让陈景恪来讲,能说的更清楚。
陈景恪也没有推辞,说道:“打压儒家是出于政治需要,不可使其一家独大,否则他们就会反过来架空皇权。”
“宋朝的情况我与你说过许多次,最开始是宋室选择了儒家。”
“可是到了后来,儒家反过来绑架了宋室……”
“只有在儒家的规则之下,宋朝皇室才是皇室。”
“反对儒家规则,就会被儒家反噬。”
“这深刻的教训,大明必须要吸取。”
“否则难保不会出现,皇帝易溶于水的局面。”
朱雄英不信的道:“他们敢,不过是一群儒生罢了……”
陈景恪说道:“他们为什么不敢?唐朝的太监都能废立天子。”
“宋朝的儒生就敢绑架皇权……”
“若真让大明的儒生彻底掌控国家,他们凭什么就不敢废立天子?”
朱雄英依然有些不服气。
朱元璋补充道:“还记得咱下令‘祭孔止于曲阜’和将孟子移出孔庙之事吗?”
“后来为何失败了?”
“将孟子移出孔庙,是咱做的不对,儒生们反对咱不说什么。”
“可祭孔止于曲阜有何问题?”
“咱才只是想稍稍限制一下孔家的地位,就遭受儒家的反噬。”
“若是动作再大一点,恐怕受到的反噬会更大。”
“咱还是大明的开国之君,都尚且如此。”
“你们这些后继之君,恐怕就更难以压制他们了。”
鲜活的例子,比任何话语都更有说服力。
朱雄英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:
“我明白了,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。”
“我们要用儒家,却不能将他们捧得太高,对吗?”
朱元璋欣慰的道:“对,就是如此。你能明白这个道理,爷爷就放心了。”
陈景恪也松了口气,进一步解释道:
“之所以捧道家,还有个好处。”
“道家乃百家之师,它的地位高了,也有助于新思想的出现。”
“而且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