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96章 封王建制

第196章 封王建制(2 / 5)

于利。”

  “我们无法保证,血缘关系越来越远,诸藩王还能如现在一般相亲相爱。”

  “等到藩王和朝廷有了利益冲突,更可能会酿成恶果。”

  “不论是藩王造反成功,还是朝廷削藩成功,死的都是陛下的子孙。”

  “但若将诸王分封在海外,给他们封王建制之权,则不会有这样的隐患。”

  “我相信诸王也一定会更加喜欢封王建制,而不是留在大明当一个受猜忌的藩王。”

  朱元璋再次连连点头,如果是平时陈景恪说这话,他肯定会生气。

  但现在,他只觉得说的好,分析的很透彻。

  事实上,作为皇帝他岂能不知道封藩的危害。

  可他还是这么做了。

  很简单,前期靠着藩王稳定大明国祚。

  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,肉终归还是烂在锅里的。

  朝廷削藩成功更好,如果藩王造反成功,那天下还是朱家的。

  只是这种想法,他不能告诉任何人,只能藏在心里。

  现在,陈景恪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
  马皇后和朱雄英也同样连连点头,就是这个道理啊。

  尤其是马皇后,作为枕边人她岂能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。

  可她也同样没办法将这件事情说出来。

  有些事情,可以做但不能说。

  一旦说出来,意义就不一样了。

  她只能默默的支持。

  朱雄英想的就简单了,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,他岂能不知道藩王的问题。

  可作为皇储,他不能提。

  至少在成为皇帝之前,他不能提藩王之事。

  现在陈景恪将这个隐患说了出来,他只觉得果然不愧是他的伴读啊,总是想他之所想。

  关键是,陈景恪不光说,还提出了解决办法。

  大明的统治能力有限,太远的土地打下来也无法统治。

  分封给诸王是最合适的。

  至于诸藩王会不会同意……这是毫无疑问的。

  一个天天受皇帝猜忌的藩王,一个真真正正的王,选哪个还用说吗。

  既解决了藩王问题,还增加了大明的底蕴。

  果然不愧是我的伴读啊。

  陈景恪顿了一下,给众人反应时间,才继续道:

  “如果将来哪个藩王不小心失了国,大明作为宗主国,可以帮他们复国。”

  “若大明遭遇了困境,还能靠着诸藩尝试挽回局面。”

  “说句大不敬的,就算将来大明真的没了。”

  “总不能所有藩属国也一起没了吧?”

  “只要还有藩属国存在,就可以保证朱家的祭祀不会断绝。”

  “这才是真正的,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”

  听完这一席话,朱元璋只觉得犹如三伏天,喝了冰蜜水一般,浑身舒爽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