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00章 没那么简单(新年快乐!)

第200章 没那么简单(新年快乐!)(2 / 6)

粮备荒。”

  “只需要规定一个最低购粮价格,托住粮价不会降的太低,就可减少百姓的损失。”

 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,就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
  这时,陈景恪说道:“其实这也是我支持开海的原因。”

  “百姓家里都种的有棉花,但现在棉织品除了交税,基本只能自用。”

  原因很简单,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棉花,谁还买别人家的啊?

  靠城里人那点需求量拉动消费,只能说在这个年代很不现实。

  “但棉布等棉织品,在海外是非常紧俏的。”

  “海商收购远销海外,百姓就可以用卖布的钱缴纳赋税。”

  “粮食可以囤起来,等价格贵了再出售。”

  “除了棉织品,别的商品也是一样的。”

  “丝绸、茶叶、瓷器,以及其它各种手工品,都有机会卖到海外去。”

  朱标点头道:“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子,但具体如何施行,还需要详细的谋划才行。”

  陈景恪决定,再给他们上点猛药:

  “想摆脱王朝周期律,就不能和之前的朝代走一样的路。”

  “历朝历代的财政都系于土地,土地制度崩溃,国家也就亡了。”

  “大明要开源,要给百姓找到更多可以活下去的路。”

  “开海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”

  “目的是替百姓找一条不同的谋生渠道。”

  “如此,就可以增加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。”

  “就算将来失去了土地,他们还能靠别的方法活着。”

  “而不至于和之前的朝代那般,土地制度崩溃,百姓马上就活不下去,只能造反。”

  “开海容易,引导难。”

  “虽然宋朝海贸兴旺,可真正从中获利的只有海商和朝廷。”

  “占人口大多数的百姓,依然只能靠土地为生。”

  “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办法,就会步宋朝的后尘。”

  王朝周期律?开源?引导百姓?

  听到这几个词,朱棡和朱棣都有些麻了。

  不是,你们平时就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吗?

  朱元璋几人表情只是有些兴奋,就没有别的了。

  这些问题,大家确实聊到过。

  一本正经的上课只是少数,大多数时候就是闲聊,聊到哪是哪。

  王朝周期律自然也聊到过。

  只是不一样的是,以前陈景恪只说王朝周期律形成的原因,却没有说过破解的办法。

  嗯……也不是完全没说过,只是笼统的提了一下。

  发展生产力,是最有机会打破周期律的。

  可问题是,生产力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吗?

 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体的策略,开源。

  既然之前的朝代,都是因为土地政策崩溃而灭亡,那我们就找到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