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57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

第257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(2 / 5)

现。

  还是那句话,朱元璋是个非常固执的人,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。

  封藩的弊端他很清楚,可还是一意孤行这么去做了。

  想要说服他,不在于你的话正确与否,而在于他愿不愿意听你的。

  以往的算无遗策,种种改革带来的正面效果,让朱元璋愿意相信他的话。

  与其说是游说成功,不如说是朱元璋对他信重的体现。

  接下来,陈景恪就和朱标、朱雄英一起,讨论如何给百姓松绑,又如何制定雇工保障法。

  彻底放开限制,允许百姓自由流动,这是不现实的。

  这么做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,所以必须是有条件的松绑。

  最终还是只能在路引上做文章。

  各地放宽路引的发放,但需要百姓说明离乡的原因,以及目的地是哪里。

  百姓到达目的地之后,就要去当地衙门办理暂住证明。

  虽然还是有些繁琐,但比起以前已经是阶段性的进步了。

  按照以前的经验,他们敲定大致框架,细节交给下面的人完善。

  但今天陈景恪却一反常态,对流动人员管理提出了种种细节上的建议。

  比如暂住证必须全部免费,如果收费就会有衙门四处抓人办理暂住证。

  “别人只是从他们辖区路过,可能就要被抓住办理暂住证。”

  “一个人出一趟门,可能就要被强制办理好几张暂住证。”

  这种情况,在大城市最容易出现。

  别问陈景恪是怎么知道的,那都是时代的眼泪。

  但在朱元璋三人看来,这个方案陈景恪应该准备已久,否则不会考虑的这么细致。

  陈景恪没有解释,完全没必要,这种误会对大家都好。

  后面讨论雇工保障制度的时候,也是差不多的情况。

  之前朝廷出台过一个奴仆契约,虽然很简单只有十来条内容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奴仆最基本的权利。

  朱标原本想的是,借鉴这个奴仆契约,弄一些条款就行了。

  但很快陈景恪就告诉他,什么才叫真正的细。

  比如就拖欠薪酬这一条,陈景恪就提出了高达数十种漏洞,让雇工一文钱都拿不到。

  还有各种罚款措施,甚至能让雇工倒贴钱。

  朱标忍不住再次为他的细感到惊叹。

  朱雄英则一脸佩服:“景恪,你要是经商,肯定是天下第一大奸商。”

  朱元璋则脸色阴郁,陈景恪设想的种种情况,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期。

  全家都给地主家做工,每天累死累活,还要被各种挑毛病。

  说好的管饭,但提供的食物堪比泔水,就这还嫌弃吃的多。

  至于工钱……

  呵,你应该感谢我给你工作的机会,还想要工钱?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