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

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(3 / 5)

港口站的密密麻麻的百姓,朱元璋也是感慨万千。

  “咱在至正十六年进入应天,眨眼就三十二年过去了。”

  马皇后也感慨的道:“是啊,那年你才二十九正值壮年,今年已经六十一了。”

  “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。”

  朱元璋说道:“咱的半辈子都在应天度过,若不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,真不愿意离开啊。”

  群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才好。

 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
  应天是大明的龙兴之地,也是他们这群人的起家之地啊。

  他们的半辈子,也同样是在这里度过的。

  之前还不觉得什么,这真要走了才发觉,是如此的难舍。

  这时朱雄英出来说道:“皇爷爷才不老,您和皇祖母都能长命百岁,以后日子还长着呢。”

  “况且洛阳和应天有水运连通,往返非常方便,您以后可以随时过来走走看看。”

  看到宝贝孙子,朱元璋心中的惆怅顿时消去了许多,笑道:

  “哈哈,还是英儿会说话,那皇爷爷就努力活到一百岁。”

  皇帝情绪好转,群臣才敢说话,纷纷发表自己对应天的不舍。

  然后就是对新都的期待,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
  陈景恪默默的站在后面,他对应天也有极深的感情。

  毕竟从出生到现在,也在这里生活了十八个年头了,骤然离开自然有诸多不舍。

  最不舍的其实还是老一辈,陈远和冯氏两口子走的时候,那才是一步三回头。

  不过他们并不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走的,而是提前半个月就由福清带着去了洛阳。

  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。

  不只是他们家,大多数人家其实都是如此,先一步派人过去打理。

  等他们到了,可以直接入住。

  只不过人家家大业大人口多,可以派遣管家之类的过去。

  陈家人丁稀少,只能福清亲自过去。

  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,感慨了一番之后,很快就收拾情绪下令开拔。

  船队缓缓启程,从长江进入大运河一路向北。

  而这也意味着,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,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格局即将呈现。

  等路过山东段的时候,朱元璋站在船头说道:

  “京都放在洛阳,确实很有必要恢复隋唐运河,不知道白英那边计划的如何了。”

  陈景恪回道:“早就计划好了,只是大明连年征战,内部又变革不断,实在不宜上马大工程了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:“这几年确实苦了百姓了,接下来你可有什么大计划?”

  陈景恪摇头说道:“暂时没有了,我准备好好经营书院。”

  开书院传授新式学问,这是早就计划好的,朱元璋也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