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8章 这就是朱雄英(4 / 5)
明?”
“到时候大明的人才就会为列国所用,来和大明争锋。”
朱雄英眉头一挑,眼神马上就不一样了。
这也是他和朱元璋朱标不一样的地方,从小接受陈景恪的教导,他的目标更加远大。
尤其是帝国计划的提出,让他的理想有了切实的目标。
只要是对帝国计划有利的事情,他都会去做。
陈景恪顿了一下,见他听进去了,心中一喜继续说道:
“帝国计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且必须要打好基础。”
“陛下当政期间,以解决边患为主。”
“待到太子登基,就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为主。”
“身份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最好从眼下就开始做。”
“待到二十年后,大明海晏河清,府库里的财物堆积如山。”
“天下人皆以华夏子孙为荣,以大明子民为傲。”
“到那时差不多也该你当政了,正好大展拳脚。”
朱雄英被说的热血沸腾,不过毕竟不是小孩子了,还保持着清醒。
“此事还需从长计议……这样吧,回头我找皇爷爷好好说说此事。”
“至少先让百姓知道大明是如何对他们好的,让他们对大明产生归属感。”
“这一点,我相信皇爷爷也不会反对的。”
陈景恪说道:“也只能如此了,反正咱们还年轻,有的是时间,万事不着急。”
朱雄英点点头,佩服的道:“以前我只知道你很聪明,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你。”
“但你在这个时候提议休养生息,还是让我刮目相看。”
“不瞒你说,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大明该如何走。”
“我想的是,一鼓作气将北元彻底打垮。”
“然后开启西域和日本两条战线,争取早日拿下两地……”
“直到皇爷爷告诉我,你提议大明休养生息五年,我才反应过来百姓已经不堪重负了。”
说到这里,他苦笑道:“以前我一直觉得汉武帝穷兵黩武,国家已经破败不堪,难道他就看不到吗?”
“相比起来唐太宗就清醒多了,平均五年发动一次大战,既不影响百姓安居乐业,也不耽误他成为天可汗。”
“后来因为政策失误导致蜀地叛乱,他也能及时认识错误更改政令。”
“……两个君主一对比,差别太明显了。”
“所以我一直好奇,为何汉武帝就不能和唐太宗一样呢?”
“当时我以为,两人之间的差异是性格造成的。”
“经此一事我才知道,并不全是性格原因,还有当局者迷。”
“我们看古人的事迹,自然能品头论足说的头头是道,总以为事情并不难啊。”
“真正轮到自己了,就会陷入自己的认知里无法自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