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82章 给朱标上课

第282章 给朱标上课(4 / 5)

了,等该官员调走也会被继任者废除,好事变成了坏事。”

  “这也就导致,地方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。”

  “如果将计划的周期设置成五年,官员即便调走了,继任者也要继续执行这项计划。”

  “如此就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,不至于因人而废。”

  “还有一个原因,很多工程都是以三到五年为周期来建设的。”

  “比如修筑驰道、大型水利设施等,还有大型铁矿场,也需要三五年才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。”

  “就算是扩张领土,也需要一到两年才能打下来,再用三年来维稳。”

  “五年差不多才能站稳脚跟,然后恰好可以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。”

  “当然了,这个五年也只是综合计算下,得到的一个大致时间。”

  “并不是所有的计划,都一定要在五年内完成,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才行。”

  朱标微微颔首,这个道理他自然也懂。

  五年只是一个取中的时间点,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分成五年去做。

  有些事情一年就可以做完,而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十年八年。

  所以,朝廷也有必要每年都做一个总结报告,进行微调。

  但五年计划就是总纲,微调也是围绕总纲进行的,不是随便来的。

  陈景恪继续说道:“国家制定发展计划,还有一个好处,强化朝廷对地方的掌控。”

  “现在朝廷制定了统一的发展规划,地方再根据朝廷的计划,制定符合本地的情况的发展计划。”

  “就相当于是朝廷在指导地方的发展,也是一种强化对地方的管理途径。”

  古代,虽然国家是大一统的,但事实上朝廷对地方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。

  除了统一征税,大多数地方都在独立发展。

  这种情况还体现在资源调配上。

  很多人会说,征税、征用民夫之类的,还不够统一吗?

  资源调配没那么简单,包含的面更广。

  比如南水北调,西气东输,这都是资源调配。

  古代自然搞不了这种大工程,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统筹调度全国物资解决问题。

  而且资源不仅仅包括实物,还包含管理经验。

  “一个地方发生了瘟疫,当地衙门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处置方案,能将损失降到最低。”

  “然而这个方案却无法得到有效推广,隔壁县发生了同样的灾害,要么束手无策,要么从头摸索一套方案。”

  “仅此一项,每年都要造成无数人死亡,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。”

  “如果朝廷出面总结经验教训,然后颁发全国学习,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。”

  朱标连连点头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治国良策啊。

  朝廷主导全国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