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25章 时代的尘埃

第325章 时代的尘埃(2 / 5)

惯性的反驳道:

  “磨磨唧唧,换成皇爷爷,这会儿新内阁已经正常运转了。”

  陈景恪吐槽道:“换成太上皇,这会儿也已经血流成河了。”

 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:“咔嚓一刀,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消失了,多省事。”

  陈景恪知道这货是叛逆期到了,习惯性的嘴硬,也没当真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的事情,很快就传开。

  民间的反应,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……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。

  老百姓多持担心态度,认为朝廷又要折腾了。

  反而是读书人群体,态度比较两极分化。

  有人认为这都是善政,新皇是个有作为的君主。

  证据自然是史书上那些名臣的例子,基本都有修桥铺路,建设水利设施的事迹。

  这说明啥?

  说明这种事情是利国利民的,要不然为啥会被史书重点记载?

  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朝廷主持去做,有什么不对?

  更何况,为了支持新政,新皇每年还从内帑拿出六百万贯补贴国库。

  这要不是有作为的君主,啥才是?

  也有人反对,认为这是劳民伤财。

 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,朝廷的计划虽好,但太过于理想化了。

  而且允许截留赋税,简直就是助涨贪腐之事的发生。

  两派不停的打嘴炮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谁都说服不了谁。

  朝廷一直在收集舆情信息,相关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朱标手里。

  朱标等人看过之后觉得很正常,事情在可控范围内。

  而且竟然有那么多读书人支持,反倒是意外之喜。

  陈景恪没太关注读书人的看法,两派互喷口水,前世互联网上他见过太多了。

  什么事情都能争,什么事情都要争。

  你要真把他们的话当真了,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。

  他更关注的是百姓对变革看法,基本都是反对。

  明明是造福当地的良策,百姓却不支持。

  理由很简单,怕朝廷折腾。

  怕折腾,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变。

  这个现实,让他非常的无奈。

  因为百姓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。

  变革或许会让世界变得更好,可期间产生的波动,却可能让很多人家破人亡。

  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一批人。

  所以大家宁愿不变。

  可不变……永远都不会变好。

  这就是矛盾所在。

  想到这里,他由衷的说道:

  “治大国,若烹小鲜,先圣真至理名言也。”

  朱标好奇的问道:“哦,景恪有何感触?”

  众人也都看了过来,不知道他从这份情报里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