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9章 陛下,时代变了(4 / 5)
看着地图,说道:“如此就需要一个人前去坐镇指挥才行。”
这么庞大的计划,肯定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,前去协调指挥。
派谁去?
朱标手下暂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,所以还是要靠老朱的老班底。
陈景恪想了想,说道:“天竺和安西应该各派一个人过去……”
“天竺那边无需另寻他人,燕王的谋士道衍大师就非常合适。”
道衍?姚广孝?
这个名字大家自然熟悉,之前朱棣数次提起他。
就连谋求在天竺建国的计划,都是这个人帮忙制定的。
只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是完全不同的。
陈景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让他敲定大方向,那是比谁都厉害。
真要去做实事……不提也罢。
所以见他推荐姚广孝,大家都有些意外。
老朱不解的道:“你对道衍就如此看好?”
陈景恪心道,那我可太看好大和尚了,知道他干了啥的人没有不看好的。
“我曾经与道衍大师有过一面之缘,此人乃谋国之士。”
老朱很是诧异:“你对他的评价竟如此之高?哈哈……咱真是有识人之能啊。”
这么好的人才,可是他老朱亲自送到儿子身边的。
马太后翻了个白眼,吐槽道:“你快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。”
“要不是看走了眼,你会将这么好的人才送给老四?”
老朱只是嘿嘿笑,并没有争辩。
当年还没有封王建制的计划,他对藩王的定位,就是拱卫大明的屏障。
最优秀的人才,肯定要留给朱标,不可能送到藩王身边。
别说主动送了,如果他知道哪个藩王身边有经世之才,也会立马要过来交给朱标。
道衍纯属看走了眼。
当然,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大和尚太会藏了。
前世在朱标死之前,他从来都不显山不露水。
这一世也是在确定了封王建制之后,才开始展露才华。
而且之前他还主动要求,替朱棣去经略天竺,最合适不过了。
朱元璋当即拍板:“那就让道衍去,反正再过两年高炽也出师了,正好过去替老四看着那一摊子。”
那么接下来就是谁去安西之地了。
这下众人都有些发愁了。
这个人不光要懂军事,还要懂政治,还要是那种思维比较灵活的人。
而且还要够狠,否则干不了脏活。
关键是,还要让老朱放心。
这样的人才……也有。
比如徐达。
然而,这些人在大明有更重要的任务,是不可能长期派到海外的。
其他人,要么能力不足,要么只会打仗,要么玩不来阴谋诡计,要么不够狠。
要么无法让老朱放心。
晋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