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37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

第337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(5 / 5)

说道:“他对新学问有何看法?”

  方孝孺赞道:“这就是我说他务实的另外一个原因,他眼中没有新学旧学之分,只有优秀的学说。”

  陈景恪很是惊讶,要知道解缙从小饱读四书五经。

  这种情况下,竟然没有被旧学所束缚,实在难得。

  不过想想也对,前世他可是主持编纂了第一部 百科全书《永乐大典》。

  又怎么可能是那种被固有学问束缚住的人。

  想到这里,他颔首说道:“将他调回来容易,只是你准备让他去哪个衙门?”

  方孝孺说道:“自然是回翰林院,他的能力就应该去钻研学问,治理国家大材小用了。”

  陈景恪失笑道:“你这么说,他会同意吗?”

  方孝孺笑道:“这可由不得他,有你陈伴读在,想让他老老实实做学问还不容易。”

  陈景恪无奈的道:“你还真是……算了,先将他弄回来吧,别的事情以后再说。”

  其实陈景恪心里已经有了决定。

  编写一部百科全书,这个想法最早源于朱元璋,只是他没机会去做。

  朱棣靖难之后,就把这事儿给拾了起来。

  最后编出了世界上第一部 百科全书《永乐大典》。

  这辈子朱老四是没机会当皇帝了,但这部书还是有必要编的。

  《建章大典》这个名字也不错,不是吗。

  一事不烦二主,先让解缙在翰林院学习几年,到时候再让他出马。

  倒不是非他不可,而是编写一部百科全书成本太高。

  眼下朝廷财政实在不富裕,只能过几年再说。

  到时候解缙差不多也成长起来了,正好将此事交给他。

  不过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,陈景恪也没有告诉方孝孺。

 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解缙的情况,就将话题转向了唯物学。

  陈景恪也没有拐弯抹角,直接说了学习门槛的问题,希望他们做出改善。

  方孝孺对此自然没有意见:“若非景恪提醒,我还未注意到此点。”

  “难怪年轻人不论天赋如何,学习唯物学都非常难以入门,原来问题出在了这里。”

  “好,下一步我工作的方向就是,降低此书的门槛。”

  见他同意自己的提议,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,而是拿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:

  “这是我的一些想法,你来给点评一下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