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38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?

第338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?(2 / 6)

地区还有个‘理学名区’的美誉。

  方孝孺在这里建书院,还取名叫伊洛书院,无异于骑脸输出。

  或者说,他自己有没有这重意思并不重要。

  别人看到这个名字,是定然会多想的。

  以他的智慧,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。

  明知会被误会还要用这个名字,要说他不是故意的鬼都不信。

  对此陈景恪只是笑了笑,假装什么都不知道。

  开玩笑,培养方孝孺的目的就是分裂儒家,打击理学的地位。

  方孝孺这么积极主动,正是他想要看到的,怎么可能会反对。

  书院建好之后,那群朝鲜学子就开始摩拳擦掌,迫不及待的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  然而方孝孺却让他们先熟悉一下环境,适应大明的生活。

  如果有族人迁徙到大明的,也可以试着联络一下。

  这么做,还真不是敷衍他们。

  事实上大明收复朝鲜后,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移民。

  尤其是权贵、官僚和读书人阶层,更是被半强制的迁徙了很大一部分力量过来。

  可以说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戚被迁徙到大明居住。

  现在他们到大明来游学,还真有必要和族人联系一下。

  但很显然,这并不能安抚住那群朝鲜学子,他们依然希望方孝孺赶紧站出来打响第一枪。

  方孝孺只能告诉他们,唯物学还有缺陷,现在正和陈景恪一起研究完善。

  这一下,这群朝鲜学子不愿意了。

  唯物学可是他们的骄傲,还没出场就被阻击了,怎么可能。

  方孝孺倒也没有隐瞒,直接告诉他们,他发现唯物学本就是受到陈景恪的影响。

  现在小有所成,自然要和对方讨论,被对方发现缺陷也是很正常的。

  直到此时,跟随而来的那二十名学者,才想起方孝孺之前确实说过,他入门唯物学是被别人开的光。

  但这个解释,依然无法让朝鲜学子们接受。

 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,陈景恪今年才二十岁,更是无法接受。

  换成一个七八十岁,甚至四五十岁的大儒,他们都能理解。

  六七年前陈景恪才十二三岁,怎么给方孝孺开光?

  就算是天才,那也要有个限度吧。

  当然,他们听说过陈景恪的大名。

  被很多人誉为亘古第一天才,参与设计了大明的各项制度变革。

  但那只是政治智慧,做学问是不一样的。

  十二三岁就能悟出唯物学,这怎么可能。

  关键是,如果他真的懂为何不发表相关文章?反而要把功劳让给别人?

  方孝孺无奈,只能找陈景恪商量办法。

  陈景恪一听,这好办。

  跟随你一起来的除了三百学子,还有二十名学者。

  让那二十名学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