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56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

第356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(3 / 5)

朱雄英的批复有问题,还有内阁查漏补缺。

  他这个当父亲的,不用时刻守在身边。

  朱雄英也没有多说什么,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,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。

  当然,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分寸。

  小事他自己批,真遇到大事,还是会等到朱标睡醒再做决定的。

  目送父亲离开,他继续低头批改。

  有些奏疏确实在汇报问题,有些奏疏是日常汇报工作,还有些奏疏是地方大员日常请安。

  当级别高到一定程度,有事儿没事儿,都要给皇帝上一道奏疏。

  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,也是提醒皇帝不要忘记自己。

  同样的,这也是皇帝拉拢官吏的手段。

  这些请安的奏疏,相当于是越过内阁,直接让皇帝和大臣进行私人交流。

  交流的多了,自然就会有私人感情。

  在人治社会,私人感情能影响的东西就多了。

  别觉得这些奏疏会很无聊,恰恰相反,此类奏疏往往都比较有趣。

  毕竟这是讨好皇帝的,写的枯燥乏味怎么能行。

  所以,那些大员往往会写一些当地发生的趣事。

  当然,也有不会讨好皇帝的,写的枯燥乏味。

  陛下您身体好吗?您吃的好吗?您睡的还好吗。

  干巴巴的几句话问完,就没了。

  对待这些奏疏必须要认真,甚至比处理政务的奏疏还要认真。

  不过不同的皇帝,自然有不同的风格。

  朱元璋比较实在,但语气往往比较犀利,多有警示之言。

  朱标比较宽仁,多关心手下的身体和家庭情况,但话语比较中规中矩。

  朱雄英就不一样了,说话有点二。

  什么陛下很好,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,倒是本太子最近被什么事儿给气得不行。

  要是奏疏里没给他问安,恰好又是他批复的,他就会写:

  你只问候太上皇和皇上,没有问候本太子,不是个忠臣呐。

  如果属下奏疏里有提到他,比如说什么太子受万民爱戴,他就回复:

  算他们有眼光,能发现本太子的贤明之处。

  要是属下说的是一件比较气人的事儿,他就回复:

  我要是在那里,就一脚踹死他们。

  诸如此类的话语,简直不要太多。

  一开始朱标还觉得有失君主的尊严,说话应该保持威严。

  朱雄英就反驳道:“不就是和封疆大吏培养私人感情的吗,越随意反而越显得亲近。”

  “至于威严,谁不听话就把谁砍了,敬畏之心不就有了吗。”

  让朱标无言以对。

  朱雄英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,私下找陈景恪问了问。

  陈景恪倒是很支持。

  皇帝的威严不在于奏疏上的文字,在于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