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75章 无题

第375章 无题(2 / 5)

提升了大家的时间观念。

  以前约见面时间,大家都会说一个较为笼统的时间。

  比如,上午见面,或者下午见面,很少会具体到几时几刻。

  然后就会出现一个情况,有人一大早就去了,有人半晌午才去。

  非常的不方便,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
  不是他们不想约更具体的时间,而是缺少便捷、准确的计时工具。

  钟表的出现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  潜移默化中,强化了大家的时间观念。

  当然,现在也只是刚出现这个苗头。

  真正要让全民强化时间观念,还需要钟表进一步普及,甚至要等到更加方便的怀表手表出现。

  但至少,大明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。

  刚走出没多远,又见到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孩,脖子上挂着一个布口袋,口袋里装着厚厚的报纸。

  “卖报……卖报……翰林院主编的大明周报……”

  “郎君、娘子买一份吧,十一文钱一份……”

  陈景恪驻足观看,这一幕陌生又熟悉。

  陌生是因为他上辈子也没有亲眼见过报童,熟悉是因为影视剧里经常看到。

  大明周报第一期终于发行,报童卖报也是陈景恪提出的建议。

  尽管大明采用了很多惠民政策,可大多数家庭依然处于贫困线以下。

  雇佣一些贫困家庭的少年卖报,能增加销量,还能为贫困家庭创收。

  十文钱批发给报童,他们十一文钱卖出去,一份赚一文钱。

  当然,如果买报纸的人不嫌麻烦,可以去当地的报纸网点购买,十文钱一份。

  对报纸有需求的人,大多不会在乎这一文钱。

  所以,这是个不错的生意。

  只是报纸毕竟是新鲜事物,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他们。

  半天一份都没有卖出去。

  陈景恪走上前去,拿出一张十文的宝钞和一文铜钱:

  “给我来一份。”

  一名报童兴奋的拿出报纸递过来:“谢谢郎君,祝您金榜题名。”

  陈景恪心下莞尔,这小子很机灵啊。

  他将报纸卷起来拿在手里,说道:“卖出去几份了?”

  那少年有些丧气的说道:“您是第一个买的。”

  陈景恪有些疑惑,又问道:“你们出来多久了?”

  那少年回道:“大早上就出来了……”

  洛阳虽是国都,也有穷人的。

  而且作为大城市,穷人穷的更彻底。

  均田制推行以来,乡下的百姓都分到了田。

  只要肯劳作,多多少少都能有口饭吃。

  大城市不一样,这里的穷人是真正的无产者,穷的荡气回肠。

 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听说朝廷招人卖报纸,一份能赚一文钱。

  关键是,可以先拿报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