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79章 屠鱿令

第379章 屠鱿令(5 / 6)

到时候兄弟俩东西夹击,帖木儿有再大的本事也只有挨宰的份儿。

  如果老四能顺利拿下印度,三兄弟一起出手就更好了。

  然后他还给陈景恪写了一封信,探讨如何治理这里。

  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,询问是否可行。

  在治国方针这方面,他也非常信任陈景恪。

  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,足有一寸多厚,命人带着送往大明。

  怕路上出了意外,他还分开寄了两份,确保万无一失。

  忙完这些,他就开始着手治理国家。

  虽然在大食人和波斯人的帮助下,他对这块土地实现了基本的治理。

  然而细节上问题非常多。

  首先,这是一个多部族组成的国家。

  生活有波斯人、土克曼人、蒙古人、突厥人、库尔德人……

  族群多,管理就麻烦。

  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,相互之间各种矛盾纠纷不断。

  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,新生的秦国也走不了多远。

  面对这个问题,朱樉的处理方法非常直接霸道,驱逐。

  他下了一道政令,一个月后秦国将施行属于自己的律法。

  到时候不论是什么人,也不论之前是什么身份,都要遵守这套律法。

  如果不想被约束,就在一个月内迁离秦国。

  一个月后秦国将进行身份普查,并授予平民身份。

  从此之后,生是秦国人死是秦国鬼。

  再擅自迁徙,处死。

  同样的,普查结束后,外人再想加入秦国获得身份,就会变得非常困难。

  非秦国人,在秦国会被区别对待。

  不是优待,而是限制权利。

  不过最后一条被所有人忽略了,拥有秦国身份有什么好处吗?

  完全没看出来。

  反而是你限制我们迁徙,那才是大问题。

  于是生活在这里的许多部族,都站出来反对此事。

  然后,他们就被秦军堵门了。

  部族所有高层全部被诛杀,百姓被打散安置到各个定居点。

  这一下,所有反对声音都停止了。

  能接受这个规定的,都开始老老实实的过日子。

  不能接受这项变革的,则开始着手迁徙之事。

  本来他们还担心,迁徙过程中会不会被阻挠,或者财产被扣留什么的。

  哪知道秦国官吏非但没有阻挠迫害他们,甚至还主动提供帮助。

  所有能带走的,也全都允许他们带走。

  秦国一文钱都不要他们的。

  这一下,反倒让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。

  咋?就这么希望我们走吗?

  事实上,朱樉确实希望他们走。

  “现在走的,都是比较强的部落。”

  “他们的首领更喜欢自治,不喜欢朝廷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。”

 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