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86章 强化锦衣卫?

第386章 强化锦衣卫?(3 / 5)

了书籍的损失,无数知识失传。

  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:

  “我建议,朝廷组织大儒,收集天下典籍加以汇编……”

  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。”

  “此书若成,可彰显国威,造福万代。”

  “好。”一道叫好声响起。

  众人望去,竟然是朱元璋。

  只见他高兴的道:“景恪真是深知咱的心思啊,人家都说大明只有武功缺少文治。”

  “咱早就想编写一部这样的文献,堵住那些人的嘴。”

  “只是编写此书耗费甚大,而大明当务之急是变革不宜分心,所以咱就没有去做。”

  “今日倒是被你小子给抢了先。”

  朱标也笑着说道:“太上皇是战火里走过来的,亲眼目睹了无数典籍毁于战火,曾数次与我说起此事。”

  “说将来大明国泰民安之后,一定要编写一部文献,将天下典籍汇总……”

  瞅瞅,要不还是朱标会说话。

  将事情的性质,从为自己争口气,上升到了为往圣继绝学层面。

  其他人自然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,纷纷吹捧陛下圣明什么什么的。

  其中吹捧最热切的,是三名儒家出身的学士。

  编书的主力自然是他们这些文人,这是妥妥的功绩和声望。

  随着变革的进行,理学的地位被客观现实倒逼的必须做出改变。

  最让他们难安的还是方(唯物)学的出现,直接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。

  按照常理来说,这个速度不应该如此快。

  在这个年代学问传播速度很慢,方学想打开局面,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传道。

  这也意味着,不论方学多么优秀,想动摇理学的地位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行。

  然而大明周报的出现,改变了这一切。

  它的销售渠道遍布全国每一个县,也就意味着可以在短期内,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全国百姓。

  每一期周报上,都会刊登几篇方学的文章。

  全国的读书人都知道,大明出现了一种新学说,名为唯物学。

  理学自然不会坐以待毙,他们试图强迫翰林院,不要刊登方学文章。

  解缙可不惯着他们,当场拿出了朱标的亲笔题词:

  忠君爱国、廉洁奉公、守法为民、公正真实。

  十六字真言一出,这群大儒立马不吱声了。

  没办法,他们只能写文章对方学进行全方位批判。

  然而不论是批判也好,唾骂也罢,抵制也好,都无法阻挡方学的扩散。

 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唯物学。

  而且,有句话叫理越辨越明,尤其是在朝廷主持公道的情况下,更是如此。

  理学大儒的批判,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