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88章 太子长子

第388章 太子长子(2 / 5)

少保过来,他早就上去要签名了。

 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,杨士奇能在永乐、仁宣、正统初期执掌朝堂,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

  如果用好了,不失为革新的闯将。

  至于他为恶乡里……希望这辈子能改一改,否则三族难免吏治成绩单上走一遭。

  不过杨士奇的出现,也让陈景恪意识到了一件事情。

  大明立国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,已经开始崭露头角。

 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

  老臣经历过战乱,深知乱世的可怕。

  他们或许会保守,但一般都比较务实,对底层的认识也比较清晰。

  承平年代生长起来的人,对世界的认知又是另外一副样子。

  如果朝廷无法意识到这一点,很可能会生出乱子。

  打个简单的比方,我国无菌手术室的标准,是九五年才由军医总确立的,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普及。

  然后他穿越那会儿,网上很多人就开始认为,没有无菌手术室不能做手术。

  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,放大到全社会,类似的事情非常多。

  比如有人认为古代盛世时期百姓能温饱,十天半个月能吃一次肉。

  然而事实是,盛世时期也是土地兼并最激烈的时期,百姓开始失去自己的土地。

  温饱?

  饿不死就算命大了。

  反倒是立国初期百废待兴,百姓分到了土地,靠辛勤劳作能混口饭吃。

  但能日两餐七分饱,那都算是富裕人家了。

  至于油腥?想多了。

  饭里面能多放几粒盐,那都是改善生活了。

  普通人产生认知误差,影响还不大。

  如果掌管国家的官僚系统,也普遍持有这种认知,那将是底层百姓的灾难。

  作为统治者,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。

  想办法让新一代官僚了解基层情况。

  陈景恪已经决定,回去就写一篇相关的文章,发表在新一期的周报上。

  大明已经将基层工作经验,列入任选官吏的硬性标准。

  但他认为还不够,不光要写在大明律上面,还要鼓动老朱,将其写在皇明祖训里。

  还必须通过宣传,让所有人集体排挤违规晋升之人。

  一个规矩,光靠律法是无法维护的。

  只有整个官僚体系集体认可,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。

  就和前世‘不入翰林不入阁’一样。

  陈景恪也准备把‘不下基层,不入部阁’,弄成新大明公认的选官标准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本来就是闲来无事瞎转,离开书店后,两人在大街上信马由缰的走着。

  杜同礼警惕的跟在后面,目光如鹰一般,打量着路过的每一个人。

  搞的大家像是看神经病一样的看他。

  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