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8章 秦风·无衣(4 / 5)
篇了。
但看到这篇文章,解缙却非常头疼。
太长了,相当于三分之一部论语。
真刊印出来,得一整个版面才行。
而且,这篇文章遣词造句非常不严谨,通俗点说就是有点水。
他估算了一下,这文章能压缩到千字以内。
换成其他人敢这么投稿,他肯定不用。
但这是陈景恪写的,他只能试探的去问,能不能压缩一下。
陈景恪对他的难处表示了理解,然后坚决不改:
“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,压缩成晦涩的文言文,有几个百姓能看的懂?”
“不过你也不用发愁,这是加刊,属于特例。”
“既然是特例,那选稿就不能用以前的老标准。”
“而且这一期的加刊以半价发售,尽可能多的铺货,要让更多人看到。”
“至于成本……赔了多少钱你写个条子,我让户部给你补上。”
有了这个保证,解缙啥都不说了。
回去之后连忙找人,把水平在线但以前没能刊登的稿件,全都翻了出来。
陈伴读说是特刊,标准不一样。
我这也是严格执行他的意志。
至于加刊的内容是正常版本的三四倍……都说了是加刊,能不能体会上级精神?
于是,当加刊出版后,大家发现这一期的报纸特别厚。
内容比以前多了四倍。
关键价格只有正常的一半。
于是,很多人就冲着这个分量,也选择买一份回家。
古代字是很珍贵的,比如有人亡故,条件允许就会用写满字的纸做一套纸衣穿上。
当然了,最普遍的用法,还是糊墙糊窗户。
报纸糊墙糊窗户,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潮流。
回收废旧报纸卖给别人糊墙,已经形成了生意。
而这一期加量不加价,上面还有皇帝的罪己诏,大家可太喜欢了。
销量直接增加了好几倍。
陈景恪听说了此事,简直哭笑不得。
解缙这家伙,是真会找机会啊。
不过也无所谓了,朝廷财政富裕,也不差那几千贯。
而销量的增加,也意味着报纸内容传播的更广。
南洋惨案很快就传遍了大明每一个角落。
而罪己诏和朝廷要出兵复仇的消息,让百姓首次感受到了族群到底意味着什么。
大家都接受了一次洗礼,对华夏、对大明有了更深的归属感。
就连大明本土的少数族群,也同样如此。
只不过,在认同华夏身份的同时,他们还多了一层羡慕。
为何我不是汉人?
朝廷派遣到各个部落的宣政使,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好做了许多。
很多人都跑过来问,他们算不算华夏人。
如果自己被欺负了,大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