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05章 蠹虫传

第405章 蠹虫传(5 / 5)

人。”

  对于他的态度,朱雄英非常满意,当场下了一道诏书,正式任命他编撰此书。

  还下了一道特旨,允许他翻阅各部卷宗,所有官吏一律不得阻拦。

  杨士奇自然非常的兴奋,连忙谢恩。

  对于这部书的名字,朱雄英和陈景恪商议之后,暂定为《蠹虫传》。

  正式名字,待朱元璋回来之后再做定夺。

  不过一般情况下,老朱是不会驳他们两人的面子的。

  这个名字大概率也是最终名字。

  拿到了旨意,杨士奇非常的兴奋,终于踏上了终南捷径。

  等回到翰林院,他发现大家对他的态度变了。

  不论以前关系多么要好,此事都变得客气而疏远。

  很显然,是想和他划清界限。

  但他并不在意,在翰林院待了几个月,他已经发现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单纯的文人。

  道德素养没的说,至于做事能力吗,不提也罢。

  很明显,朝廷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去治理一方。

  既然如此,这些人的态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。

  之后,他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去,好早日将书编好。

  另一边,大明周报刊登了太上皇在蜀地的反腐成绩,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。

  实在是太多了,大家已经习惯了。

  大家关注的是另外一篇关于南洋的文章。

  内容的前半部分没什么好说的,介绍了南洋的情况,并鼓吹大分封。

  彻底将此地变为华夏领土。

  但在文章的后半部分,作者却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
  南洋很大,封十个八个亲王过去都不嫌多。

  可现在大明成年亲王不够用啊,怎么办?

  总不能等剩下的亲王成年再封吧?

  朝廷可以等,南洋百姓也等不了啊。

  当然,如果每个亲王的封地大一点,倒也不是不行。

  可南洋的重要性一目了然,如果亲王的封国太强,对大明朝廷来说依然不是个好消息。

  所以,南洋的封国不宜太大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成年亲王不够用,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?

 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,一经抛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