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造体系(4 / 6)
学的机会。”
方广津摆摆手说道:“说的什么话,你的学生就是书院的再传弟子,来书院进学理所应当。”
刘伯允脸上露出喜色,道:“我先代家乡学子,谢过先生……”
说话间几人就离开了酒楼,只留下鸦雀无声的一众士子。
听听人家说的话,举人出身,起步就是户房主事……
关键当先生的还不满意。
一股酸味弥漫,像是恰了柠檬。
要知道,他们这些考进士科的,四五万人抢五百个名额。
好不容易抢到了,两年观政期要去基层部门磨炼。
两年后授官,大部分人也做不了户房主事。
当然,进士自然也有优势,前几年只要不犯错,升迁是很快的。
稍微出点成绩,就能去县里担任主官,踏上青云路。
可正如刘伯允说的那样,这五百个进士,能顺利当上县令的又有几人?
考中进士就能担任县丞县令的年代,早已经成为历史了。
这时,有人幽幽的说了一句:
“谁让人家是学算学的呢。”
是啊,谁让人家是学算学的呢。
再想想几年前,众人更觉得讽刺。
当年理学要和算学切割,理学生要把算学撵出国子监,科举也不考算科了。
可是现在,随着新政的推广,计官越来越重要。
全国各个衙门,都急缺这方面的人才,算学人才成了香饽饽。
尤其是国子监和洛下书院培养出来的算学生,更是极为抢手。
每天都有大把的人守在两处的门口,征募算学生去本地衙门就业。
起手都是主事级别的职务。
还别觉得高,不论是国子监还是洛下书院的学生,对此都不是很感冒。
他们想走的是科举路线,这样将来的路会更好走。
除非是确认科举无望,才会接受地方衙门的征辟。
比如刘伯允就是这种情况。
说一千道一万,现在学算学的就是高人一等。
不服气你可以和他竞争啊,他能做的工作,你要是也能做,你就可以取代他。
可惜,进士科就算不懂,蒙也能蒙一篇策论出来。
算学不懂就是不懂,蒙都蒙不了。
总不能参加工作之后,拿着一份表格闭着眼睛乱填吧。
真这么干了,顶头上司怎么想不知道。
传到太上皇耳朵里,大概率会认为你在挑衅。
那后果……报纸头版头条上写着呢。
所以即便心里很酸,他们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。
倒是有人在朝堂上说过这事儿,认为有违官吏选拔标准,长此以往会破坏官吏选拔晋升体系。
这个后果会非常严重。
朝廷倒也没有讳疾忌医,而是郑重的开会讨论,然后下令各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