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17章 再补一块短板

第417章 再补一块短板(5 / 6)

具代表性的就是张良。”

  “东汉光武帝是宗室之后,麾下核心基本都是西汉贵族。”

  “隋唐都是西魏八柱国之后建立的,他们的统治阶层有两部分组成。”

  “一部分是从南北朝就传下来的军事贵族,一部分是以五姓七望和江南十二名望为核心的士族群体。”

  “宋太祖家里也累世公卿,他麾下的统治阶层,也大多都是出身名门。”

  “我们虽然常说肉食者鄙,但有一点必须要承认,家学渊源非常重要。”

  “正所谓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。”

  “人家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礼仪学识、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,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。”

  “如何做官,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贵族,也是他们自幼就接受的教育。”

  “这些人治理国家,可能不会大治,但只要君主不瞎折腾,一般也不会大乱。”

  “大明不一样,从开国功勋到建国后提拔的文臣武将,十有八九都是穷苦人出身。”

  “书香门第,就算是家世好一点的了。”

  “他们的能力或许不差,可在眼界见识上,比起累世权贵之家还是差了一筹的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,何止是差了一筹,而是很多筹。

  当皇帝越久,他对家学渊源这一块的认识就越清晰。

  当然,在内心里他是骄傲的。

  咱泥腿子出身,照样得天下建立了大明,比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强太多了。

  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,让他表现的有些刚愎。

  直到陈景恪的出现。

  被陈景恪降维打击之后,他才接受了现实。

  教育真的很重要。

  系统性的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。

  几代人积累的经验教训,是书本上学不到的。

  这也是他留陈景恪在宫里的原因之一。

  虽然不知道陈景恪的师承,但很显然他是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。

  尽管不全面,可已经足够优秀了。

  把他留在宫里,言传身教培养朱家下一代,能让大明少走很多弯路。

  事实证明,他的计划成功了。

  不说朱雄英,仅仅是经常和他接触的朱柏、朱椿、朱高炽等人,都远比其他皇子皇孙优秀。

  陈景恪感觉有点口渴,用手碰了碰杯子,朱雄英很自然的拿起茶壶给斟满了。

  老朱和朱标都习以为常。

  端起茶一饮而尽,陈景恪说道:

  “就和太子方才说的那般,大明勋贵普遍有嚣张跋扈、为恶乡里的问题,和他们的出身有很大关系。”

  “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教育,不知道该怎么当勋贵。”

  “所以我觉得太子的提议很好,建一个书院,专门教导新晋勋贵,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勋贵。”

  老朱三人再次点头,教育必须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