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19章 无题

第419章 无题(5 / 6)

,但事情要分开看,他们的很多优点还是要给予肯定的。

  比如收回言官风闻奏事的特权,解决了党争问题。

  比如密折制度,解决了皇帝被堵耳朵的问题。

  再比如,他们整治太监真的非常有一手。

  当然,有些值得说道,有些就没必要尬吹了。

  比如那个秘密立储制度,这玩意儿卵用没有。

  看看历史就知道了,如果秘密立储真的有用,还会有弘时和弘历夺嫡之争吗?

  作为嫡长子的弘时,因为夺嫡失败被废除所谓爵位,最后死的不明不白。

  等到乾隆时期,活着就禅位给嘉庆了,同样没有用秘密立储。

  后面道光、咸丰等皇帝,要么是兄弟不争气,要么就是独生子。

  皇位传给谁都毫无悬念。

  可以说,秘密立储制度,压根就没有真正使用过。

  纯粹是后世地摊文学吹出来的。

  关键是,满清开历史倒车,除了个别地方值得说道。

  整体实在没啥好吹的。

  陈景恪正在脑子里跑火车,就听到似乎有人喊他:

  “景恪,景恪……”

  然后他的肩膀就被重重拍了一巴掌,火辣辣的疼。

  “嘶……”陈景恪转头怒视朱雄英:“你干什么,想打架是吧。”

  占了便宜的朱雄英乐呵呵的道:“皇爷爷喊你呢,我在提醒你莫要君前失仪。”

  “你别不识好人心。”

  陈景恪咬牙切齿的道:“我真的是谢谢你了啊。”

  朱雄英得意的道:“不用客气,应该的。”

  陈景恪:“……”

  老朱心下莞尔,说道:“你俩下去闹……刚才你在想什么,这么入神?喊你几声都没听到。”

  陈景恪想了想,也没有隐瞒,就将言官风闻奏事的事情讲了一遍。

  “老祖宗为什么制定风闻奏事的规则,已经不可考。”

  “但时移世易,目前的情况明显不宜再继续保留这个规矩,否则必然会引起党争。”

  朱元璋和朱标都有些迟疑。

  一来,风闻奏事是延续了千年的政策,自有其道理。

  二来,言官可以随意弹劾人,在目前确实有不小的积极作用,对百官是个不小的震慑。

  但朱雄英再次站了出来:“我早就看那群言官不爽了,一天天正事不干,就知道听风就是雨。”

  “做事要讲证据,这是最基本的逻辑。”

  “不要证据就随便污蔑别人,那不天下大乱了。”

  “咱大明朝不需要这样的人。”

  得,见孙子(儿子)都开口了,老朱和朱标也没有再说什么。

  废了就废了吧。

  大明有监察使制度,有锦衣卫,现在又有了秘密政治。

  不缺言官那点力量,没必要留着这个隐患。

  陈景恪也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