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25章 奇观加信仰

第425章 奇观加信仰(3 / 5)

,表示要为大明鞠躬尽瘁。

  他俩都是朱雄英核心圈子成员,一个坐镇辽东,一个坐镇中南半岛,暂时不封是早就商量好的。

  把他们都留下,倒也不全是因为个人感情。

  这两处地方形势复杂,也确实需要可信任的大将长期坐镇。

  虽然两人没被分封,却在亲王仪仗上进行了封赏,其地位仅次于朱棡和朱棣两大塞王。

  尤其是对朱柏来说,最好的消息是,朱元璋下旨让他生母从冷宫搬了出来。

  虽然没有恢复嫔妃的身份,但这已经是个好的开端了。

  其他的侯伯国,则是从开国勋贵和新勋贵中间,各自挑选了几个。

  被选中的自然欣喜若狂,没被选中的尽管很失望,却也没有多说什么

  只要大分封是真的,其他都好说。

  接下来就是各种筹备,官吏配置、人口迁徙、物资分配等等。

  整个朝廷都被调动,围绕这件事情忙作一团。

  陈景恪也没落得清闲,虽然不需要他负责具体的事情,可是太多事情需要他参与讨论。

  内阁日常会议他也要参与旁听。

  除了政务,还要忙着蒸汽机的事情。

  有朝廷支援,人员、物资等等在极短时间就配备完成。

  但光有人和物资还不行,这么大的团队,管理方面就是个大问题。

  甚至可以说,这个研究院的管理模式,直接影响着大明未来的研究机构设置。

  陈景恪自然不敢掉以轻心。

  从洛下书院抽调了精锐组成行政骨干,这些人都懂理科知识,至少不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。

  但光有骨干还不行,还需要一个可靠的领导人。

  算学研究班倒是有这样的人才,但可惜那些人都无意这个位置。

  人家在算学研究班干的正开心,数学方面的成就刷个不停,吃饱撑了才来制造业。

  啥,你说青史留名?

  那些人还真不稀罕。

  他们仅凭数学成就,就已经注定要青史留名了。

  后人学习数学知识,都要使用由他们命名的各种定理,这才是真正的名垂青史。

  没办法的情况下,陈景恪只能从外部寻找人才。

  选来选去,还真给他找到一个合适的。

  懂理科知识,对百工技艺没有任何歧视,关键是还懂行政。

  只不过那个人的身份有点特殊……钦天监监正邬秉让。

  上次他们合作弄出了钟表,之后在陈景恪的帮助下,终于获得批准修建水运天象仪。

  两人可以说是有点交情在的。

  邬秉让能负责钦天监,这么多年都没折进去,足见政治能力不错。

  让他来当这个研究院的头头,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
  但要如何说服他呢……陈景恪决定先去探探口风再说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