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4章 人祸天灾(3 / 5)
正如朱标设想的那样,因为朱元璋重新出山,大明的局势没有出现什么波动。
军政两界更是平稳的犹如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。
民间也没有出现关于朱雄英的不利传闻。
反倒是因为老朱没有让他监国,不少人替他抱不平。
朱雄英自己也变得低调许多,不再如之前那般事事都想插一脚。
不是因为老朱打压之类的,而是他清楚,目前自己不能高调。
亲爹还在病床上躺着呢,你作为儿子的那么高调,是几个意思?
真觉得你不是最大受益者,大家就不敢传你的谣言了是吧?
不管怎么说,本应该造成巨大动荡的皇帝中风事件,就这样平稳的过去了。
大明依然是那个大明,大家各司其职过着自己的日子。
但……真的就没有一点变化了吗?
那怎么可能。
心情极差的老朱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。
没几日他就拿出了数百份罪状,全是官吏贪污腐败的证据。
这是最近两年锦衣卫和巡查使们收集到的证据。
对这些人的处置办法他也乾纲独断,全部处死。
而且他们的家眷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流放,而是一同处死。
前前后后加起来,又是六千多人被杀。
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,重新回忆起了被洪武大帝支配的恐惧。
原本因为朱标的宽仁政策,有些得意忘形的文武百官,瞬间变得老实起来。
办公效率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在外人看来,老朱这是因为儿子重病,拿群臣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。
但陈景恪却知道,老朱其实很清醒。
他杀人是有计划的。
这次被杀的人,七成都是保守派,很多甚至明里暗里阻挠新政推行。
剩下三成革新派,也是罪大恶极的那种。
也就是说,老朱表面上看,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。
实际上,在他拿出这份名单之前,就已经进行过筛选了。
那些罪名较轻的革新派主力,都被保了下来。
他这么做的目的,既是为了震慑群臣,同时也是为变革扫清障碍。
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区别。
朱标想的是稳步变革,逐步替换守旧派。
朱元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直接大刀阔斧的来。
不行你就主动让位,不识趣那我就送你一程。
当然了,老朱能这么做,其实也和朱标这五年的休养生息有关。
这五年他解决了洪武朝留下的弊端,重塑官僚体系理顺了行政系统,培养提拔了大量后备官吏。
老朱一次性杀了数百人,换成洪武朝肯定会造成很多职务,无官可用的恶果。
这次几乎没有对行政系统造成什么影响。
反而因为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