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79章 二杨相会

第479章 二杨相会(3 / 5)

别说,俩人年龄相仿,虽然不是同一年生,但中间只隔了几个月。

  进学的年龄差不多,在学堂表现也都很出众。

  最神奇的是,竟然还是同一年获得童生身份,又在同一年通过院试成为秀才。

  又都是在去年获得了举人的身份。

  本来应该今年参加京考的,可惜太上皇暂停了科举。

  今年初新皇要求各地衙门推举贤良,他们两个都是二十来岁的举人,放在哪都是俊秀之才。

  都获得了推荐名额。

  然后就来到京城参加考试。

  这相似的经历,让两人都很惊讶,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。

  这也让他们对对方心生好感,关系迅速拉近。

  话说到这里,两人也没心思闲逛了,路边找了一家酒楼,要了个包厢开始深入交流。

  不过毕竟是初次见面,他们聊的还是比较保守。

  更多还是在交流学问。

  杨荣是正统儒学出身……是正统儒学,而不是被‘简化’之后的理学。

  他最擅长的是《孟子》,对诗词、书法都有极深的造诣。

  最关键的是,他竟然通武艺。

  还不是一般的通,而是能上阵杀敌,冲锋陷阵的那种武艺。

  听到杨荣说自己通武艺,杨溥看了看他魁梧的身躯,没有丝毫的怀疑。

  双手上的老茧和浑身肌肉,太有说服力了。

  杨荣虽然受到了理学的影响,却对理学没有太深的感情。

  他甚至认为,二程‘简化’儒学是对孔子的背叛。

  所以,朝廷打压理学,他没有任何特殊的想法,也没有受到牵连。

  当然,理学昌盛的时代,他不敢把这种想法表露出来。

  不过他非理学门徒,这一点亲近的人都知道。

  也正因此,这次朝廷要求举荐人才,乡里的父老才敢将他的名字报上来。

  杨溥也不是理学门徒,他虽然也读四书五经,但更偏向于治史。

  这也是他家境一般,却能被举荐的很大一个原因。

  能和他竞争的,很大一部分都因为理学标签被刷了下来。

  剩下的又没他有才,这个名额才落到了他头上。

  两人虽然所学不同,性情也不相同,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,却出奇的一致。

  以至于越聊越高兴,很快就聊到了政治上。

  两人对新政自然都是支持的,也都进行过详细的了解。

  只不过两人了解的方向不太一样。

  杨荣是福建人,更关注的是工商业:

  “自从开海以后,我们那里造船业和商业就繁华起来,许多人凭此过上了好日子。”

  “商业的繁荣,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,作坊遍地都是。”

  “很多作坊都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做工,为了找人他们只能抬高人工价格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