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83章 将相之才

第483章 将相之才(6 / 7)

总得给学生回家和父母……”

  说到这里,他突然醒悟过来,说道:

  “你想让书院收养的孤儿去南洋?”

  陈景恪点点头,说道: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他们这一去恐怕难有回来的一日啊。”

  “家中有父母亲人的,谁愿意去那边?去了也呆不久。”

  “那些孤儿没有亲人,也就没有后顾之忧,去了那里是最合适的。”

  “而且对他们来说,这也是最好的安排。”

  毕竟都是天赋不高的那种,通过正常途径做官,几乎没有可能。

  去南洋那边,可以直接进入各国国学任教,等于是获得了官身。

  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。

  如果真的对理工科有兴趣,也能借助工作便利继续自学研究。

  不过陈景恪也知道,孤儿们都将书院视作自己的家,同学视作亲人。

  将他们送到万里之外,太过残忍,就说道:

  “最好挑选那些相熟的人一起过去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  三五个相熟的人,去同一所书院任教。

  大家生活上可以相互照应,心灵上有了感情寄托,工作上也可以互相讨论。

  这已经是陈景恪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点帮助了。

  不让他们去?

  别开玩笑了,不去才是真的对他们不负责。

  毕竟,他们不可能在书院呆一辈子,早晚要离开的。

  程一民虽然很不舍,却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,也没有反对,而是问道:

  “当年你收养他们的时候,是不是已经算到这一天了?”

  陈景恪摇摇头道:“没有,当初我只是觉得他们可怜,而且大家对理工科有偏见。”

  “就想着自己从小培养一批人才出来,只能说巧合吧。”

  程一民没有在说什么,但脸上却写满了不信。

  陈景恪唯有苦笑。

  天地良心,那会儿他真没想过这些。

  但这事儿解释不清楚,谁让他算无遗策呢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从书院离开,他就回了洛阳城。

  看看天色还早,就进了一趟宫,在乾清宫找到了朱雄英。

  朱雄英正在纸上写写画画,见他过来脸色一喜,说道:

  “你可来了,来来来咱们讨论一下试题该怎么出。”

  陈景恪知道他说的是举荐官员的考核问题。

  第一批被举荐上来的人才,已经全部到吏部报道,接下来就是考核了。

  不过对于出题,他也没啥想法,也不需要有啥特别想法:

  “就按照老规矩出呗,第一道题让他们自己随便写策论,考察他们最擅长的能力到底如何。”

  “第二道命题,让他们针对某些事情写策论。”

  第一道题是不命题的,考生肯定会写自己最擅长的,甚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