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84章 秦国,危

第484章 秦国,危(2 / 6)

要了一个包厢。

  落座后,最沉默的王艮反而先开了口,说道:

  “安平侯真君子也。”

  陈琏颔首道:“以前常听人说安平侯如何,我还以为是溜须拍马之言,今日方知名不虚传。”

  其实他是听广西都督韩观等人说的。

  他少有才名并拜得名师,后以举人的身份在桂林府担任教谕,并以才华为韩观所重,成为其座上宾。

  在大明朝,凡是有意仕途,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。

  那就是陈景恪。

  韩观等人每每提起陈景恪,那都是一副敬仰称赞的语气。

  各种溢美之词不要钱一样往他身上放。

  听多了,陈琏就觉得有点假。

  再考虑到韩观开国侯的身份,他自然就觉得,这些人过于吹嘘了。

  陈景恪一手设计了大明的制度,确实有无数人因他受益。

  可也有无数人因为他的政策而死。

  这样的人你夸他有才之类的还行,夸他宽厚仁善……那不是尬吹是什么。

  但今日亲眼见到陈景恪,他才知道是自己小人之心了。

  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想法,包括曹端也是如此。

  他少有才名,在学问方面向来不服人。

  从宋朝至今,在学问上他只佩服朱熹一个人。

  哪怕是对方孝孺,他也只是认可对方的学问,却并不佩服。

  因为他认为唯物学过于强调‘物’,有失偏颇。

  什么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,与个人的影响不大?

  纯纯的放屁。

  把徽钦二宗换成唐太宗,北宋能灭?

  当然,曹端并不否认历史大趋势的巨大影响,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。

  毕竟所谓的历史大趋势,不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出来的吗。

  所以,在学术上曹端是骄傲自信的,他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。

  之所以不如某些人,那是太年轻了,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比肩先贤。

  可是面对《大同世界》,他却收起了所有的骄傲。

  亲眼见到陈景恪之后,他更是心折不已。

  认为这才是孔子所言的君子。

  所以,在陈景恪面前,始终毕恭毕敬执弟子礼。

  几人的话题,自然是围绕陈景恪和《大同世界》展开的。

  各自谈了自己的理解,并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。

  一番交流下来,都觉得大有收获。

  期间难免会用其他学派思想,和大同思想做辩证。

  曹端就说道:“唯物论重物而轻心,其他学派重心而轻物,双方各有优缺点。”

  “大同世界物心并重,且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,实乃华夏文化大成之作。”

  杨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:

  “自古以来,我华夏文化就以问‘心’为主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