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9章 日本的变局(4 / 5)
行为,犯了两个忌讳。
一个是差点让皇帝下不了台,一个是间接损害了勋贵们的利益。
也就是他和老朱关系亲近,否则就方才的举动,他已经离死不远了。
看着郭英的背影,老朱无奈的叹道:
“看来,是时候让一批老家伙退下来了。”
要说他们不支持朱雄英,那是不可能的。
勋贵集团才是朱家统治的基础,也是最拥护朱家的人。
谁敢质疑朱雄英的地位,他们就敢和谁拼命。
可在没有敌人的时候,他们又会仗着功劳和资历,做一些出格的事情。
这是人性,是很难避免的。
目前除了徐达、傅友德等寥寥数人,其他老将能把握好这个度的,并不多。
就连冯胜、蓝玉,也难免会有些骄纵之心。
所以老朱将冯胜带在身边,不允许他乱出头。
蓝玉有陈景恪压着,他敢跳陈景恪就敢当众削他,所以不怕他出格。
可老朱精力终究有限,而且现在的天子是朱雄英,不能处处靠他这个圣皇来压制老将。
况且,老家伙不退,挡住了新生代的上升渠道。
长此以往必然会酿成大祸。
所以,让老将们退下来就成了必然。
想到这里,朱元璋心里已经做出决定。
等打下日本,就进行二次大分封,将日本、南洋剩余土地,全部分封给老将们。
应该能分百八十个诸侯王。
少了这么多老将,朱雄英执政就少了很多掣肘,新生代将领也有了出头的机会。
至于殷洲,就留给新生代们吧。
没了郭英胡搅蛮缠,军事会议进行的就很顺利了。
很快就定下了大致的方针。
打。
统帅也很快就确定了,高阳侯耿子茂。
耿子茂是开国功勋耿再成的孙子,其父耿天璧在洪武十年出海剿倭战死。
他和日本有着血海深仇。
大明开海后他和赵秩一起出使西洋,路过南洋时灭了吕宋,因功承袭祖父耿再成的高阳侯爵位。
后来在平定南洋动乱时候,再次立下大功。
三年前被调往北海舰队担任大将军,对那边的局势最为熟悉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他也是大明开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。
是少壮派的代表,大明水师未来的领军人物。
让他去积累军功,也是符合国家需求的。
可以说,于公于私让他打日本都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-----------------
果然如陈景恪猜测的那般,就在大明商议出征日本的时候,日本国内也在为南北合并努力奔走。
面对群臣的请求,长庆也非常的痛苦和无奈。
坚持了几十年,难道错了吗?
他不甘心,可他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