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522章 捷报频传

第522章 捷报频传(2 / 5)

用哪种思想作为统治的基石,还不能确定。

  为了防止思想界混乱,管控是最好的办法。

  陈景恪大同思想框架完成,朝廷也确定了选择,就开始有限度的放开。

  等朱雄英登基,放开的力度就更大了。

  尤其是洛下学宫的创建,更是标志性事件。

  全国各地的大儒学者云集此处,共同研讨学问。

  当然,朝廷也不是完全放开管制,而是在大同思想框架内的放开。

  别的方面依然受到管控和约束。

  目的自然是引导大家,向着大同思想看齐。

  当然,也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,但不会得到国家的帮助,只能靠自己讲学授徒。

  说白了,大同思想是官方学问,自然会有相应的政策支持。

  这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。

 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,基本没有再现的机会了。

  因为大一统下,不太可能允许思想界大分裂。

  除非华夏再次分裂……

  诶,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重现。

  现在大明采用大分封制度,时间长了每个王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对思想进行调整。

  天长日久,还真的有可能重现百花齐放。

  但也只是有可能。

  至少目前,大明朝廷要求思想界必须向大同思想看齐,包括藩属国也不例外。

  即便如此,大明的文风也变得非常活泼,各种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,点亮了整片天空。

  为此,大明周报专门开辟了专栏,刊登各学者的发现。

  也因此,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汇聚洛阳,或是求学,或是来瞻仰大学者,或是来寻求机缘。

  目前仅仅是洛下学宫周围,就有两万余读书人汇聚。

  当然了,文风鼎盛其实还有个原因,就是经济情况。

  大明从洪武十五年变革开始,生产力迅速恢复。

  尤其是开海以及默许工商业发展,使得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。

  社会经济状况,可以养活部分脱产的读书人。

  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

  大家吃饱穿暖了,才有那个心思去追求文学。

  当然了,能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多,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政策放宽的原因。

  因此对明昭朝,是非常的满意和拥戴的。

  想到洛下学宫的盛况,王艮再次说道:

  “唯有传说中的稷下学宫能媲美也。”

 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,脸上露出振奋之意。

  大家都知道,这个时代必然会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。

  能生活在这个时期,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,实在人生之大幸也。

  几人边走边聊,从文学聊到政治,最后聊到了自身。

  韩克忠说道:“安平侯曾言,等晋王打下西域,会在安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