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525章 军屯制

第525章 军屯制(1 / 5)

吃完饭又闲聊了一会儿,三小就哈欠连连,被奶娘带下去午睡了。

  陈景恪和朱雄英则陪着老朱两人话起了家常。

  这次他们并未谈政事,而是聊起了写书。

  老朱虽然不大管事儿了,可人一点都没闲着。

  他在写书。

  将自己和马娘娘的一生全都写下来,这还是陈景恪给他的建议。

  除了自传,老两口还将陈景恪历年来讲课的笔记,进行全面的梳理。

  准备留给后世子孙,这可都是帝王之学啊。

  老朱曾数次说过:“有些东西用笔墨是无法传承的,只能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。”

  “蒙元的建立,让华夏失去了太多的传承。”

  “尤其是大局观、世界观、家国天下观等等思想。”

  “元末义军蜂起,英雄豪杰如过江之鲤。”

  “然此时回头看,竟无一人拥有真正的天下观,咱亦是如此。”

  “幸亏遇到了景恪,才知道了什么是家国天下。”

  “咱要将这些都写下来,传给后世子孙。”

  “咱朱家子孙可以出现庸君,但不能出不明事理的昏聩之君。”

  马娘娘每次都嘲笑他:“秦始皇当年也是这般想的,他还想传万世呢。”

  “能将咱们看得见的后辈教好就行了,再往后的事情啊,就是儿孙自己的造化了。”

  话虽如此,她却一直在帮老朱完成这部书。

  可以说,老朱正在写的书,是陈景恪、马娘娘他们三人的智慧精华。

  其实大家都知道,避免后世子孙出昏君,几乎不太可能。

  但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,总归是一件好事。

  就算将来朱家人不争气失了国,这书落到别人手里,也算是一份功绩不是。

  所以,对这部书老朱和马娘娘非常的重视,就连朱标而经常参与提意见。

  说起来,朱标自己也在写书。

  他写的是偏向于经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书,其实也是对他六年皇帝生涯的总结。

  陈景恪和朱雄英自然也时常给他们提意见。

 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,孙福小跑着进来道:

  “圣皇、娘娘、陛下,大喜,大喜啊。”

  四人都有些惊讶,有什么大喜?

  老朱似乎想到了什么,抬头问道:“可是日本或者西域有捷报传来?”

  孙福喜道:“圣皇英明,正是西域的信使到了。”

  “晋王阵斩黑的儿火者,灭察合台汗国,在碎叶川与秦王会盟。”

  老朱大喜:“好好好,这个消息好啊。”

  马娘娘高兴的眼泪都出来了,两个儿子都平安无事,再没有比这更让她开心的了。

  陈景恪和朱雄英惊喜不已。

  朱雄英立即起身说道:“信使呢,快带来见我。”

  孙福立即出去把人带了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