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8章 无那个题(3 / 6)
。
现在怕的不是没有女人,而是没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。
为此,朝廷甚至将主意打到了乞丐身上。
老狗就是一个乞丐,名字叫什么多大了都没人知道,只知道大明还未建国他就在这一带讨饭了。
甚至连他为什么叫老狗都没人知道,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,周围人也就跟着一起叫了。
在十年前的一个冬天,老狗讨饭的时候捡到一个襁褓里的婴孩。
他就将这个孩子收留,并养活了下来。
这孩子也是命硬,硬是靠着百家饭活了下来。
因为老狗认了他当孙子,大家就喊他小狗子。
老狗是乞丐,小狗子自然也是乞丐。
朝廷几次普查人口,给百姓上户籍分田地。
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执行,在执行的过程中,有些群体难免就被排除在外了。
比如乞丐。
老狗和小狗就是如此。
他们甚至都不知道,朝廷给所有流民上户口这事儿。
祖孙俩就这样一直在徐州讨饭吃。
还好大明的日子一天天变好,他们当乞丐日子也勉强能过得去。
这天老狗如往常那般,带着小狗子去街头讨饭吃。
因为是徐州老乞丐,他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。
每天往来的商贾络绎不绝。
那些长途奔波的商旅,一般都会随身携带干粮之类的。
干粮自然不好吃,很多商旅进城后,会随手将剩余的丢给他们。
对他们这些乞丐来说,这可是美食。
遇到心善的,还会赏他们三文五文的。
总之,老狗这个乞丐当的还算不错的。
刚走到他经常乞讨的位置坐好,就见三名捕快围了上来:
“老狗,终于把你给等过来。”
“可给我们一通好等,你说你要饭都不积极,难怪是个要饭的。”
老狗吓了一跳,连忙起身点头哈腰:
“不知道三位爷找小的有何吩咐。”
小狗子则悄摸摸的拿起破碗,眼睛滴溜溜的打量周围环境,规划逃跑路线。
他跟着爷爷当乞丐没啥见识是不假,但看人脸色、逃命的本事那是门熟。
打头的捕快说道:“好事,跟我们走一趟吧。”
老狗腿都软了:“李爷,我最近可没偷人家东西,不信您搜。”
李捕快失笑道:“你小老儿说漏嘴了吧,快老实交代,上个月赵员外的钱袋是不是你偷了。”
老狗更慌了:“真不是我,要是我偷的,天打五雷轰。”
同时他心里默念,那是小狗子捡的,不是我偷的。
旁边一人催促道:“老李别逗他了,快把人带回去,咱们可还有别的事儿呢。”
老狗一边给小狗子使眼色,让他找机会跑,一边用身体挡住他不让捕快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