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架空 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542章 古国且末

第542章 古国且末(2 / 6)

唾沫一个钉子。”

  这话衬托着他十二岁的年纪,特别的可乐,引得周围人一阵大笑。

  不少人拿他打趣:“呦,飞跃是男子汉了?那小溪啥时候能有娃啊。”

  苟飞跃只能落荒而逃,引得大家哄然大笑。

  有些低落的士气,被这么一打岔,也恢复了许多。

  一旁的窦大冲夸赞道:“子和,你这弟子教得好啊。”

  祁子和笑道:“是他自己聪明,这孩子从小跟着他爷爷乞讨,见多了人情世故,也最懂的看人。”

  “只是以前缺乏教导不识大礼,也没有什么目标,一直得过且过。”

  “我只是稍加引导而已,可不敢居这个功。”

  话虽如此,但脸上的自得是遮掩不住的。

  苟飞跃之前只是有点小聪明,对于是非没有明确的判断。

  至于未来,就更没有什么想法了。

  他只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大家一起走而已,主要是听苟不凡的。

  苟不凡认为户籍重要,他也认为户籍重要。

  苟不凡为了一个容身之处,带着他跑到西域,他也认为这就是对的。

  是祁子和的悉心教导,让他知道了孰是孰非,让他明白了自己正在做什么。

  乞讨时候积累的人情经验,与理论相结合,让他迅速成熟。

  这七个月的长途跋涉,要说改变最大的,非苟飞跃莫属。

  大家是一点一点看着他改变的,并没有察觉到什么。

  现在回徐州找老相识,绝对会非常吃惊,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乞儿小狗子。

  而作为苟飞跃的老师,祁子和是有理由骄傲的。

  祁子和自幼读书,想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,然而蹉跎三十余年也只勉强得了个秀才。

  还好这些年朝廷大兴文教,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,可以去当地教谕那里申请办学名额。

  当然,不申请名额也能办学,但那只能算是私塾。

  这种学堂多是启蒙性质的,原则上只负责为学生开蒙。

  家长把孩子送到书院读书,自然不只是为了开蒙那么简单,他们有更高的追求。

  想系统的学习学问,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县学。

  哪家学堂能将学生送进县学,哪家书院就能招收更多弟子,赚取更多束脩。

  加入县学最常见的途径,就是考试。

  申请了办学许可,学堂就属于朝廷学政体系内的一份子,县学每年会给固定的录取名额。

  这样的学堂永远都不缺学生。

  私塾的学生是不能直接考县学的,要和社会上的读书人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名额。

  难度堪比过独木桥。

  所以家长但凡有更好的办法,都不会将孩子送进这种私塾。

  祁子和就申请指标,办了一所学堂。

  天下承平三十余年,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